【策论】实施粮食安全战略,传承“禾下乘凉梦”

    5月22日我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为中国粮食奉献一生的伟人袁隆平与世长辞。虽然未曾谋面,但人们心中充满着敬畏与悲痛。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和团队培育出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乃至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巨大贡献,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吃饱饭。

    虽然我国近年来粮食生产连年丰收,连续六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远高于世界人均粮食安全保障线400公斤,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仍然是我国现阶段一项巨大战略工程,是我国“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

    在新冠肺炎疫情攻坚战中,我国粮食市场供应有序,粮食及“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得益于国家粮食物流骨干道路的全面打通,供应环节保障及时到位。我国用世界不足10%的耕地养活了近20%的人口,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进入“十四五”时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施粮食安全战略,仍是国家安全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推进粮食安全保障进程中不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可利用耕地资源少,种子研发创新能力弱,国际粮食合作程度较低,食品浪费现象严重等。为此,需要进一步逐个解决相关问题,将改进措施提上日程,把国家出台政策及导向落在实处。

    一是合理利用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

    我国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布局较为合理,但总体耕地面积少,耕地质量不高。耕地是粮食的保障基础,要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的18亿亩耕地基本红线,确保耕地的数量,把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大力提升耕地质量,给土地持续赋能,加强土地保护,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打牢稳产高产基础。防范旱涝极端天和病虫害威胁,提前制定预案,做好监测防范。

二是加强科技攻关,解决“卡脖子”问题。

    种子是粮食的芯片,然而目前我国种子自主创新能力较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部分品种种子依赖于国际进口。对此,要在核心技术上加强控制能力和影响力,加快启动实施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确保中国碗装中国粮,中国粮用中国种,打赢种业翻身仗。

 三是积极开展农产品国际合作。

    增强我国粮食安全在国际范围内的话语权,参与世界粮食产业链的构建和全球粮食安全的治理。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鼓励我国粮食企业走出去,提高我国粮食的国际竞争力,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发展格局,为我国粮食安全保驾护航,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四是健全从田间到餐桌完整的产业链。

    从生产、加工、收购到运输、储备、销售,目前粮食产业链体系尚不完善。需优化产业链,做好每一环节的衔接,确保各环节粮食安全。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考核,加强粮食市场价格的监测和监管,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落实落地。

五是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农民补贴政策和利益补偿机制。

    提供农作物育种资金保障,完善种粮农民补贴政策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从而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

六是节约粮食,推进光盘行动。

    今年《反食品浪费法》的提出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节约资源,保证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加强餐饮业监管,确定落实具体执行措施。主动向消费者传递避免浪费、光盘行动信息,不得诱导超量点餐。学校、单位食堂按需供应,加强精细化管理,对浪费行为及时提醒纠正。

    粮食安全是国家维护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上发力。要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体推进,推进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满足人民对粮食的更高需求,让袁老的“禾下乘凉梦”万古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