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论】从“好邻居”到“一家人” 长三角文旅新待遇

    长三角又一利好新政!

    “一地六县”市民旅游享受同城待遇。

    “一地六县” 政策是基于2020年8月份安吉县发起的《长三角产业合作区文旅一体化联合行动倡议》,包含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长兴县,江苏省溧阳市、宜兴市,安徽省广德市、郎溪县,以及上海白茅岭农场居民,到区域内其他城市游玩签约景区景点,和当地市民同等待遇,包括门票、市民卡、年卡等优惠项目。

    当前,参与 “一地六县” 同城待遇政策的基本为重点旅游景区景点,有溧阳市国家5A级景区天目湖山水园/南山竹海,宜兴市国家4A级景区善卷洞,安吉县国家4A级景区竹博园,长兴县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小浦银杏长廊景区,广德市国家4A级景区太极洞,郎溪县国家4A级景区观天下,白茅岭农场等。“一地六县”的推进,标志着长三角文旅合作机制、合作能级和合作成效走向更高阶段;也为我国打通区域间旅游资源空间协作起到了重要的实践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高,文旅消费能力强劲,短途游、周边游、特定区域内旅游等更能满足小长假的实际情况,因而逐步成为旅游业市场主流,对提振消费,带动区域经济循环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然而,对于跨区间地方政府而言,在具体的实施与建设合作区的过程中,财税、金融、土地以及管理政策等一系列特殊的明确化; 以及围绕旅游基础设施(公路、铁路、水运、航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标识系统、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游客休息站、智慧旅游体系、慢行交通体系等)、跨区线路产品、联合营销、市场监管、人才合作培养、跨区文化价值赋能等领域也需要更进一步开展深入合作。针对上述需求,本文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01 推进跨区公园园区建设

    即划定一块相邻区域,由双方按照相同的标准共同建立旅游公园或旅游区。区域内可以通过互为补充或形成对比的方式,呈现多元化的文化风俗,相得益彰。同时,充分利用区域作为彼此的宣传通道,更可在此区域基础上发展跨区产业合作,构建合作产业园区。该方式对于提升旅游的合作深度、促进区域间人员往来有重要作用。

02 开发特色的跨区旅游产品

    任何跨区旅游合作,其核心竞争力就是跨区旅游产品的创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基于跨区的旅游合作可以综合不同类型的本土文化风俗,共同挖掘跨区的自然、文化等资源,进行规划、论证,强化开发与管理,共同推进旅游产品创新,提升这些边境特色旅游载 体的吸引力。

03 规范化旅游服务管理标准

    长三角跨区旅游合作设计到多个省份地区,旅游管理和服务规范会有所不同,而合作为彼此扬长避短,互相学习提供了更为畅通的沟通平台。可以按照不同区域的特点及市场需求,制定多方认可的跨区旅游管理、服务标准,对旅游基础设施、接待服务设施进行升级,共同打造多元化、动态化、前瞻化的跨区旅游合作区。

04 依托连绵风土打造生态协作

    河流、湖泊、山脉往往会存在跨区的现象,以往由于区域间的行政壁垒,这类跨区自然景观的管理和使用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通过跨区旅游合作,可以进一步挖掘连绵风土的生态价值,开发跨区河上游,跨区徒步游等新旅游产品,丰富旅游项目的选择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