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论】从预防到治理,洪涝灾害我们不怕!

    今年夏天的河南承受了太多,烈日炎炎,本可以去河南旅旅游散散心,到“中国各大石窟之首”的洛阳龙门石窟游览万尊大佛,到老君山避避暑欣赏云海奇观,或者去美丽的云台山看看全亚洲最高的大瀑布,还可以去郑州少林寺目睹中国功夫。可千年不遇的暴雨洪灾出乎了我们的意料,震动了全国。这次的河南特大洪涝灾害来势汹汹,突如其来的强降雨让大家措手不及。河南省多个城市的城区发生了严重内涝,其中郑州市地铁全线停运,大面积断电、停水,通信信号差,市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

    从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第十场“河南省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8月2日,全省共有150个县(市、区)、1663个乡镇、1453.16万人受灾。全省组织紧急避险93.38万人,转移安置最高峰值147.08万人;倒塌房屋30106户、89001间;农作物成灾面积872万亩,绝收面积380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142.69亿元。此次特大洪涝灾害共造成302人死亡,50人失踪。其中,郑州市遇难292人,失踪47人;新乡市遇难7人,失踪3人;平顶山市遇难2人;漯河市遇难1人。“河南挺住”、“郑州加油”的祝福和祈祷响彻祖国,暴雨无情,人间有爱,在灾害发生没多久后,全国各地便积极紧急援助河南,大到各省军队连夜调派到河南各地进行救援,小到个人捐款捐物,支援河南的行动温暖了人间,再大再强的灾难我们也能一起克服。

    近日,财政部、水利部迅速调度各地受灾情况,及时研究救灾资金分配方案,下达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4.8亿元,用于支持受灾地区水利工程设施修复等救灾工作,及时恢复防洪功能,切实保障防洪安全。

    这场大汛大灾让河南,让我们经历了一场大考验,在缅怀因灾遇难的同胞、在防汛抢险中牺牲的同志时,我们更要深刻吸取教训,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工作也要有序开展。大灾后,疫情不等我们喘口气又紧接着在河南发现,我们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还有更多的考验在等着我们。

    1.新时期防洪防灾需科学确定城市防洪治涝标准。因涉及多个部门,政府需起到带头作用,各部门协同工作,洪涝灾害发生时需统一规划和指挥,创新指挥机制。需利用先进技术,建立城市的暴雨、洪水、泥石流等灾害综合检测体系和自然灾害预报预警系统、防洪防灾指挥调度系统以及管理系统,以便进行全面监测。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迅猛发展,地下工程越来越多,洪涝灾害对地铁车站的危害影响变的越来越大。在建设地下工程时,要重点关注防洪排涝问题,通过土建工程的防、堵的系统性手段,避免发生进水事故。对于人流量大的地铁车站,车站运营应密切关注极端天气气象预报,一般极端天气来临前的降雨量预报是非常重要的,运营人员应根据此信息及时做好防护措施。

    2.在城市建设发展中,人们对强降雨造成的严重影响不够重视,缺乏防汛排涝的意识,城市的排水能力较弱,防汛排涝工程也有待加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物资和资金支持,对城市排水管网进行定期更新和维护,加强对城市河道的管理力度,保障河道通畅。同时强化工作人员的具体任务,合理分化,创新管理模式,提高防汛排涝的工作效率。要结合城市的具体环境提前统筹规划防汛排洪计划,结合掌握工作重点,熟悉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救灾时因延时造成严重后果。此外,需提升基层群众洪涝灾害防御能力,掌握防洪知识,加强对城市、乡镇、街道防洪安全措施的督办,落实防洪安全责任,完善建立灾害防御体系队伍建设,增加防洪等自然灾害预警、救助人员培训,提高队伍防灾能力。灾后要帮助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对于已损伤的水工程及时进行抢修,防止事态扩大蔓延;对于挤占或设障的河段,及时追究责任,做好疏通清障工作,确保汛期泄洪顺畅。

    3.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水库在防洪时,既要兼顾上下游的要求,又要拦蓄部分洪水以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供非汛期使用,这就要制定出合理的水库工程控制运用方案。在方案实施时还要依靠及时、准确的气象、水文情报与预报,作为决策的依据。提升防洪工程检测预警能力,加快实施对水库的自动化检测预警系统建设。充分发挥蓄滞水的功能,削减洪峰流量,减少洪涝灾害。同时,需派专业的技术人员定期对大坝及泄洪闸相关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及时消除故障,有效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