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论】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园设立,是旅游地,更是生态地!

    我们也有国家公园啦!

    近日,在云南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我国正式宣布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首批五个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首批的五个国家公园名单公布后,就立刻成为各大在线旅游预订网站的热搜。

    根据中办、国办印发的《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建立国家公园的目的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始终突出自然生态系统的严格保护、整体保护、系统保护,把最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由此可见,国家公园虽然可以有效的满足生态旅游的广泛需求,但如何科学、有序地在国家公园中开展旅游设计、规划,促进生态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更为重要。

    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各地坚持生态保护第一,推进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已经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例如,2017年,福建颁布施行《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试行)》,还相继出台《武夷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以及涉及保护、科研监测、生态游憩等方面的专项规划,制定包括资源保护等在内的11项管理制度和12个规范标准。青海遵循国家发改委印发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中保护第一、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严格生态环境管控和特许经营准入,明确特许经营主体应履行的义务,确保特许经营主体依法依规开展特许经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将自然资源管护作为核心任务,建立了“管理局—分局—林场”三级网格化包保体系,确保反盗猎责任落实到具体人或巡护队,为东北虎豹回归提供良好、安全生境;实施生态修复,控制人为活动增量,恢复森林植被。陕西高度重视国家公园建设、大熊猫保护工作,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系列生态保护工程,开展野外巡护、救护、监测和科学研究,建立、发展大熊猫圈养种群等。

    总体来看,景区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游客服务,通过服务获得利润;而国家公园的目的是保护,所有合理的开发利用都要遵从保护原则。按照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唐小平的介绍,国家公园划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核心保护区原则上只对科学研究、考察、监测等活动开放,一般控制区要划出一定范围对旅游者、对公众开放,满足公众进入自然、亲近自然的要求,如自然教育基地、科普基地、野外观测点等。围绕这一目标,本文进一步有以下三点建议:

    1.强化游客管理能力。游客在国家公园内的各类游憩行为不可避免 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冲击,因此构建环境伦理价值观尤为重要。因此,建议在发展生态游憩的过程中,通过进入前的宣传培训,通过对于动植物的生态习惯的科普,游览时的注意事项,携带物的规范化要求等,尽可能强化游客不破坏公园原始环境的意识,更多地体验国家公园自然、荒野和当地文化。

    2.完善社区发展管理。社区发展是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周边社区居民的生计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一定程度上与国家公园保护目标产生冲突。一方面。可以通过提供就业机会的方式转化原有周边居民对于公园生态破坏的职业内容,从砍伐者甚至捕猎者变为讲解员和保卫者;另一方面,应在居住区和生态区建立缓冲带,合理控制土地利用,为周边提供发展机会。

    3.构建合作共管模式。在园区的治理过程中,由政府起主导作用,充分调动起市场、个人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尤其是环保性的公益组织的加入,不仅可以为政府的人力财力起到舒缓作用,更可以利用组织既有环保素质与能力调动起全民生态保护意识,保障国家公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