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论】打通平台壁垒,互联网平台该如何“拆墙”?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网购大战已经落下帷幕,全网交易额为9651.2亿元,同比增长12.22%,未突破万亿大关。两大头部平台交易额占全网交易额的92.15%。交易份额前三平台为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交易份额占比分别为57.8%、27.1%、6.4%。其中不仅有华为、鸿星尔克等一大批人气国货品牌,百雀羚、回力这样的老字号,蕉内、添可等新品牌,仅天猫平台成交额过亿之列。

    在购物的狂欢和拼手速的刺激平息后,不难发现几大头部购物平台之间壁垒严重:不同平台各自为政,购物链接互相屏蔽、不通用,想把淘宝上看到的购物链接分享给微信好友,不得不复制一堆乱码,而好友接到乱码后,要先复制才能在淘宝上重新打开,低效的重复动作有损消费体验。在淘宝上清空购物车时,也找不到微信支付。无独有偶,抖音和腾讯之间的分享互相屏蔽,想要转发给微信好友一个抖音视频,不得不下载整个视频后再转发,耗费流量的同时还需经历漫长的等待。每个互联网巨头都为自己筑起一道厚厚的“围墙”,用户想要跨越平台,会导致分享被屏蔽、转发受限制等。

    究其原因有学者认为:封闭生态相对于开放生态,更容易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很多互联网企业前期大把烧钱就是为了支配市场,所以平台之间没有互联互通是利益驱使的必然。

    9月13日,针对互联网平台间解除链接壁垒的整改情况,工信部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进一步表示,互联互通是互联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要按照整改要求,务实推动即时通信屏蔽网址链接等不同类型的问题,分步骤、分阶段得到解决。但互联互通需要一个逐步的过程,不同市场相互开放、互联网平台“拆墙”也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渐进推动。

    加强建立相关机制。信息化时代数据是核心机密,涉及统一标准、数据安全以及利益再分配。如果在一些关键机制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就仓促推动互联互通,可能会引发数据安全等问题,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互联互通必然会触动既有的利益格局和管理格局,难点不在技术层面,而在于开放过程中平台之间的规则兼容、责任匹配和利益协同。如何在多方利益平衡中推进互联互通,必须理性预估并推演政策实施效能。

    推动形成健康有序的互联网生态。互联互通不局限于一两个平台之间,而是面向所有互联网企业,即生态性的整体开放,但功能开放往往伴随成本与生态的系统性接纳问题,需要多方协商。在这过程中,互联网巨头之间可能通过互联互通打造更高级的封闭生态,最终也会影响市场公平竞争,对中小科技企业产生挤出效应。

    加快构建明确数据确权、共创共享、数据安全等相关配套机制。在遵循法治精神与商业逻辑的基础上稳妥推进互联互通,让平台以及相关利益主体实现共赢。互联互通将是一个在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平台自治、社会监督下推进的系统工程和动态演化过程。但这一过程不能只靠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平台要主动实现互,开放自身内部的技术、用户、流量、应用等层面的生态,从而打破当下固有的“圈地运动”。

    重塑互联网商业的边界,重构开放共享、和而不同的互联网生态有利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的本质就是互联互通,这也是实现互联网最大效益的关键所在,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壁垒,才能创造出更多具有想象力的空间。广大用户能够更加顺畅地使用多种互联网服务,获得更多自主选择权。另一方面,随着市场配置效率的提高,数字经济将获得包容性增长。更为重要的是,在互联互通之后,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只能更加依赖创新驱动和技术升级,而不是现有的市场地位。这对于互联网整体安全和企业创新发展,对于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无疑都将发挥出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