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以下简称《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纲要》强调健全法治政府建设科技保障体系,全面建设数字法治政府。数字法治建设是习近平“法治浙江”思想体系的延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相结合。数字赋能法治建设既要搭建平台,又要注重基础应用场景,实现从“数字赋能”到“整体智治”的转变。
杭州在数字法治方面先行先试,走在全省前列,但数字法治综合应用仍面临着问题与挑战,既包括现有法律体系和行政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也包括数据壁垒、技术安全方面的问题,还包括伦理道德、人文关怀等方面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有:第一相关法律制度缺失,执法无法可依。第二管理体制隔阂,数据藩篱依然存在。第三特色应用场景建设与基层治理需求尚有距离。第四技术标准不一,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第五风险防范和数字理伦理建设亟需加强。
对此,李燕、蓝蔚青老师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战略规划和系统立法相结合,确保改革方向正确
一是注重立法。高度重视数据要素的所有权、使用权、监管权以及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等方面执行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制定,确保各类数据资源合法安全使用。二是完善“软”法。建立不同利益主体之间数据开放共享、平台共建等协同共治的规划体系,完善数据治理的共同行动规则体系。三是既要有智慧,更要有温度。对人民群众特别是相对弱势群体有温度有感情的服务不能退场。防止“机器代人”走入的去人性化冷漠执法的误区。数字法治尤其是基层法治不应以效率为唯一衡量标准,必须充分考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方式,包括线下纸质服务,充分便民。
二、加强顶层设计和鼓励基层创新相结合,提升区县统筹能力
一是不断推进“脑脑融合”。夯实城市大脑运行支撑,发挥区县“中脑”整合优势,做精街镇“小脑”,开发村居“微脑”,推进数字法治综合应用平台与城市大脑、基层治理四平台的融通。二是做强区县统筹。打通街镇数据隔阂。推进地址库建设和数据归集,人房企事等数据入格上图,多层级多部门的数据落地,夯实基层治理基础。三是做实街镇法治平台应用。对上打通市(区)数字法治平台,对下融合各小区及辖内治安监控、消防物联设备、高空全景探头、单兵监控、车载监控等各类智能“触角”,打破信息孤岛,实现社会治理全要素集聚,构建街镇辖区动静结合的防控圈,以“感知+智能+治理”强化多数据融合运用,达成事件闭环高效治理。
三、梳理职能边界与流程再造相结合,推进整体场景协同
将业务协同模型和数据共享模型贯穿到数字法治改革的各领域、各方面、全过程,一是明确核心业务需求,梳理核心职能,明晰数源使用边界,进而优化流程再造;二是破除数据壁垒,围绕“高效办理一件事”“高效处置一件事”“高效协同预防重大风险”等关键领域的数据共享问题,建立有效的数字协调机制和综合性解决方案,无法律限定的数据原则上应100%共享;三是加大统筹,在开发新增场景的同时,继续做好存量场景的整合和应用,按“可迭代升级的不重复建设”和“可统一整合的各自为战”的原则,加大对数字法治系统的统筹,达到“1+1大于2”的应用效果;四是考核必须严防形式主义,坚持实事求是,允许对未能完全厘清的问题适度“留白”,避免牵头单位或责任主体借考核强化本位主义,在缺乏需求调研、系统论证和多方协同的情况下上马“作秀”场景。
四、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与数字法治相结合,增强风险闭环管控
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寓日常依法管理于执法之前,是推进城市整体智治的重要目标。一是要推进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在整体新建的区域和系统特别是CBD等重点区域同步推进数字孪生建设,建议参照上海做法推行城市最小管理单元数字治理;二是强化数字全科网格底座功能,深入开展“网格入企,网格入户”工作,实施基层法治“网格联动”、“警企联防”、“警网联勤”等协调联办工作机制;三是构建各类风险预警的闭环体系,推动“五色预警2.0”、“企业信用风险防范”等特色场景广泛应用,重点对访源、黄赌毒、偷盗、纠纷警情、电诈、火灾、交通亡人、命案等社会治理重点事件和外来人口异动,以及企业经济犯罪等进行预警、跟踪。
五、鼓励多方参与,激发协同供给能力
一是鼓励社会参与。要聚焦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数字核心技术攻关、数字应用场景打造等突破口和发力点,积极搭建市场力量、社会力量参与法治数字化转型的“揭榜挂帅”机制。二是分类而治。规划建设应与街道全域治理、未来社区建设等空间载体密切结合,分类推进基层法治数字驾驶舱等相关特色场景建设。公安综治、交通、消防等系统应用由政府主导,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法治公共服务相关的特色场景可引进企业共同开发,或采取民办公助的PPP模式解决数字化法治建设经费不足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三是增加数字法治公共服务供给。
六、加强数字化培训,提升法治队伍数字能力
一是加强专业队伍建设。要发挥既有数字技术教育背景又了解政府行政管理的专业人才作用,吸纳熟悉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进入政府系统。二是建立长期培训机制。要加强现有专职人员数字化应用的专业培训,建立网格—社区(村)—街道(镇)—区县—市五级从业人员的系统培训,开展数字化改革大讨论,提升理念认识,改变思维定势,学习技术趋势和标准,了解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最新技术及其适用性。三是开发辅助工具,赋能基层执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