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策】推动民法典在浙江全面有效实施的五条建议

    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加强法治建设,推动民法典在浙江全面有效实施”不仅是法治浙江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必将为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提供重要法治保障。

    调研组赴杭州、金华、温州、绍兴等地公证、法院、司法等部门,实地走访详细了解民法典实施中的现实情况与问题。基于调研情况,王丽等为推动民法典在浙江全面有效实施提出建议。

    一、坚持常态长效、培训先行,营造落实民法典的浓厚氛围。

    民法典是原来9部民事法律规范的系统集成,新的民法典更系统更全面,与新时代老百姓生活贴得更紧。有的同志谈到,民法典2021年1月刚刚实施,如何全面有效贯彻处于摸索阶段。有的同志反映,虽然最高院出台了100多部配套司法解释,但由于民法典博大精深,涉及领域很广,完全消化吸收还有一个过程,随着学习逐渐深入,存在的问题和疑惑也不少。调研中还发现,普通群众对民法典有些重要条文准确理解也存在一定难度。建议高度重视民法典宣传、阐释、教育和培训,全面提升贯彻落实民法典的能力和水平,引导群众知民法典、懂民法典、用民法典。加强社会宣讲,通过主流媒体及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开设“打开民法典、‘典’亮新生活”宣传专栏,以案释法、以案普法,向全社会普及民法典知识。加强专业培训,加大对司法、行政等部门分类分级分层精准施训,为相关人员准确理解运用民法典赋能。加强研究阐释,结合民法典的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针对不同部门的业务需求推出配套“业务大礼包”,对运用中有争议的条款统一适用标准。

    二、坚持程序到位、注重实体,在推动民法典实施中提升群众获得感。

    民法典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调研中发现,个别办案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对程序比较重视,对实体重视不够;有的比较看中专业能力、专业规范,对案件的社会影响、社会效果关注不够;由于新旧条文调整所带来的观念冲突也存在。建议在实施民法典过程中既要坚持程序公正,也要兼顾实体公正,让民法典的实施带给老百姓更多获得感。要重程序,把程序公正作为基本保障,在执法和司法过程中,严格按照民法典的条文来执行,以程序规范保证执法公正。要重实体,坚持程序正义服务实体正义,在实施中强化人权保护意识,法律运用要与实际情况有机衔接,让法律执行更到位。要重实效,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加强群众需求调研,收集相关意见建议,注重对实施效果的反馈,不断优化执法、司法细节,确保程序、实体、效果有机统一。

    三、坚持部门协同、多方发力,切实形成落实民法典的强大合力。

    新民法典实施后条文之多、难度之大前所未有,对部门间业务协同提出了更高要求。调研中发现,民法典全面有效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有不少事项涉及司法、公证、住建、国土、民政等诸多部门,部门之间、工作人员之间的系统思维、系统观念还不够,业务协同的主动性、自觉性还需加强。建议加大部门间业务协同力度,督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无缝对接,切实形成推动民法典有效实施的强大合力。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针对牵涉部门多、协调难度大的一些突出问题,比如民法典中首提“居住权”制度,主要涉及司法、建设、教育等部门。通过联席会议,加强沟通协调,统一对具体业务问题的认识,为民法典全面有效实施提供重要保障。要压紧压实责任,深化领导领衔、部门协同破难机制,对于跨部门联办的复杂问题,明确牵头部门、牵头领导以及主办部门、协办部门,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加强对民法典涉及多部门事项的分析研判,把部门和群众在民法典实施中遇到的难题诉求细化为具体项目,建立工作清单、责任清单、考核清单,高效联动,有序推进,确保落实到位。

    四、坚持数字赋能、改革创新,将数字化改革贯穿民法典落实全过程。

    数字化改革是我省“重要窗口”建设重大标志性成果,而民法典诞生于从工业文明向信息文化的重要转化阶段,也必将适应信息时代大趋势,在实施过程中加大与数字化改革的融合衔接也很重要。调研中发现,大数据局掌握的数据存在年久的数据缺失、最新的数据滞后等问题,一些重要数据对相关部门的开放力度还不够。调研中还发现,民法典牵涉一系列民事纠纷,与社会矛盾纠纷调解的“最多跑一地”等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密切相关。如何推进民法典的实施与重大改革有效衔接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建议完善大数据局的现有数据库,实现部门间信息数据共享,明确对相关部门和公众开放数据的法定义务,推动民法典落实与重大改革举措有机贯通。完善优化大数据局现有数据库,根据民法典的新规定、新要求,加大调研力度,更新数据库模块,加大部门间信息数据开放共享力度,为民法典的实施插上信息化的翅膀。推动民法典落实与我省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有机衔接,充分激活和发挥基层社会矛盾纠纷调解的诉源治理功能,使得大多数的民事纠纷可以通过“最多跑一地”改革有效解决,将民法典落实与法治浙江建设、建设“重要窗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贯通起来。

    五、坚持立足实际、创新创造,推动民法典在基层落地见效。

    调研中发现,民法典作为一部国家层面的法律规范,具有很强的方向性、战略性、指导性,而在落实过程中会存在一些因地制宜、因事制宜、自由裁量的问题。比如,有些法律条文比较宏观,但可操作性有待实践验证;有些条文比较“温和”,需结合当地习俗、常识、习惯来判断;有些条文在实施中司法解释离达致初衷有差距等。建议鼓励基层创新创造,构建“自上而下指导”与“自下而上反馈”的“双循环”闭合机制。加强对问题的搜集研判,在基层实践中对条文的操作性、现实性、适用性、合理性加强分析,畅通反映渠道,建立“问题档案库”,共享经验,推动民法典高效全面实施。加强系统上下联动、业务指导,统筹指导、协同研究,积极搭建互动交流平台,提升基层贯彻落实民法典的能力和水平。鼓励基层结合民法典具体规定细化落实方案,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大胆创新,尽快推出和积累一批典型的基层案例、基层经验,以案析理、以案引路、以点带面,为推动民法典落实落细提供更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