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策】发挥制度领先优势,建设“全球数字贸易中心”

    随着全球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成为经济复苏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提出要加快数字贸易发展。浙江省“十四五”规划也指出要加快打造全球数字贸易中心,以市场化方式推进电子世界贸易平台全球布局。2020年,浙江省先后发布了《浙江省数字贸易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和《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可见,浙江省在全球数字贸易中心建设方面已具有制度领先优势。

浙江省建设“全球数字贸易中心”的短板问题

    (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制约数字贸易运行效率

    浙江省在数字新基建领域有着局部优势,但仍存在全局性不足。据赛迪研究院发布的《我国各省区市“新基建”发展潜力白皮书2020》显示,从发展基础、产业支撑、承接能力、创新发展等四个维度进行“新基建”发展潜力评价指数和分类指数测算,浙江仅在发展基础维度的得分排在全国第一位。但是从综合情况来看,浙江省落后于广东、江苏、上海、北京,位列于全国第五名,在产业支撑、承接能力、创新发展三个方面仍需加强。

    (二)政府数字化制约数字贸易服务能力

    政府数字化转型与经济数字化转型相互促进。浙江在打造更加整体、高效、透明的数智政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有待加强,还未实现全国领跑。公共数据开放有待加强,全省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数据项,仅占已归集数据项的8.1%。据2020中国开放数林指数显示,浙江在“准备度、平台层”两个维度上与上海等还有差距。数据开放平台互动反馈不够及时,运营质量有待提升。

    (三)传统产业数字化程度制约数字贸易发展速度

    数字化转型是实现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根本途径。从区域层面来看,传统产业数字化程度不同导致区域经济增长的分化。杭州和宁波两地具有较为明显的领先优势,而其他地区则经济增长乏力,形成了区域间的“数字鸿沟”。从产业数字化程度看,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大部分制造业普遍处于起步阶段。世界经济论坛和麦肯锡咨询公司共同评选应用第四次工业革命尖端技术的先进制造基地—“灯塔工厂”中,阿里巴巴(杭州)是浙江省唯一入围企业,而截至2020年全球各地总共有54家,浙江省还没有传统制造业入围。

    (四)传统国际贸易规则制约数字贸易全球推广

    近年的跨境电商实践纠纷表明,现有以WTO主导建立的国际贸易规则体系在跨境电商贸易流程、海关监管、支付税收、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均面临新挑战和新问题,出现规则不适、规则模糊和规则空白情况。浙江省具有数字贸易发展领先优势,需要强化标准和规则意识,争取掌握新规则的话语权。自2016年阿里巴巴提出eWTP倡议以来,国际社会对其认可度逐步提升。但是eWTP是由私营部门引领、市场驱动的平台,缺乏政府所具有的权威性。目前在国际规则制定层面,尚未形成数字贸易国际规则体系,尤其是在数据的跨境流动、隐私保护、数字权限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分歧。虽然浙江省在积极研究省级层面相关的法规条例,但距离上升为国家和国际层面的规则还需努力。

    对此,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金雪军教授等提出加快建设“全球数字贸易中心”的管理对策和政策建议。


一、完善运营体系建设,优化数字贸易发展生态

    (一)提升政府数字贸易服务能力,改善数字营商环境。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基于数据共享的业务再造,没有数据共享,就没有数字政府。要以区块链技术助推“政府数字化转型”。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以区块链技术将公安、民政、社保、医院、银行等单位部门涉及的数据打通链接和融合应用,推动“去中心化”的政府流程再造。完善政府对数字贸易的监管,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重点补齐在数字鸿沟、延迟反馈、数据孤岛、数据安全等方面的管理短板。

    (二)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驱动数字贸易竞争力增长。“新基建”涉及新的产业链重构,能实现传统产业真正向数字经济、智能经济转型。发挥以之江实验室和达摩院等为代表的新型研发机构在核心数字技术研发方面的带领作用,突破长三角地区核心数字技术研发。优先支持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特高压等优势产业集聚区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相关产业迈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

    (三)促进制造业与数字贸易融合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传统制造业加快数字化转型,需加强产业内部以及其他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加快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重塑实体经济发展新优势,通过数字化赋能,提升产业高端化、产品高市场占有率和高附加值、产业链高韧性,着力培养产业集群,打造数字产业化发展引领区。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培育数字经济领域新的增长点。

    (四)建设现代化供应链,推动数字贸易全球布局。全球化供应链布局已成为浙江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一是积极培育全球供应链示范企业。鼓励吉利、万向、海康威视等公司积极布局全球供应链,培育一批具有全球资源整合能力的供应链企业和工业互联网平台。二是提高全球供应链安全水平。加强交通枢纽、物流通道、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建立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制定和实施供应链安全计划,提高全球供应链风险管理水平。三是推进供应链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制定供应链产品信息、数据采集、指标口径、交换接口、数据交易等关键共性标准,推动企业提高供应链管理流程标准化水平,积极推进供应链标准国际化进程。四是拓展数字贸易品牌海外宣传渠道,提高“浙江制造”竞争力。积极与各国使领馆、海外数字贸易促进机构开展合作,开拓线上线下互动的数字贸易品牌海外宣传渠道,推广浙江数字贸易品牌。

二、总结形成数字贸易规则,引领全球数字贸易实践

    一是成立数字贸易统计核算方法起草小组。建议由省统计部门牵头成立研究小组,与平台企业、平台各类商家、互联网创新创业者等市场主体进行深入沟通,起草数字贸易统计方案,为国家统计制度提供地方版本。二是建立数据保护与共享机制。基于中国国情和浙江实践,建立跨境数据流动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探索数字贸易数据的跨区域共建共享机制。三是引导完善关于全球平台治理的“eWTP方案”。利用eWTP 秘书处界定世界性数字贸易平台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明确监管主体和职责范围,完善国际社会认可的eWTP具体内容,严控数字平台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四是形成数字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梳理与美欧等国家在数字贸易中的分歧和做法,并在“一带一路”和 RCEP国际贸易新场景中进行检验和完善,总结浙江争端处理经验和规则建议,为国家制度和国际规则提供参考。五是搭建全球数字贸易共享网络。继续支持跨境电商平台发展,促进开发新兴海外市场。积极推动海内外城市数字合作联盟,以浙江为中心带动长三角地区与全球市场的对接、联动以及合作,助推长三角数字贸易产业梯度和集群化布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