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数字产品走入了老年人的生活。根据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9.89亿 ,其中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高达11.0%,“银发”老热群体陆续“触网”。然而,对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这意味着,在数字化社会中,还有大比例的老年人受限于年龄、文化、生理等多种因素,逐步成为了数字时代的“弱势群体”。近日,“浙里办”APP,浙江政务服务网一体化平台,上线了长辈版,通过适老化改造,不断降低老年人的使用门槛,让老年人会用、愿用、爱用。
陈文沁在《老龄化社会中的数字鸿沟与数字赋能》中指出,成本与经济问题、衰老和认知障碍、新媒体使用技能缺失、缺少学习新媒体技术的动力,以及注重个人隐私及信息安全是影响老年群体数字媒体使用的五大障碍。于艳美在《老年群体对新媒体健康新年喜的使用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郑州市为例》中则指出 ,除了年龄所带来的生理特征,老年群体在心理上对于网络的畏惧感也成为了他们步入数字社会的一大阻碍。此外,从客观角度来看,适老化技术欠缺也阻碍了老年人参与到数字生活之中。
“浙里办”APP长辈版有效的回应了上述老年群体在数字生活中的困境,采取了多种举措设计。首先,将板块内字体放大,选用醒目直观的色彩设计,尽可能扩大重要按键的触屏面积,操作界面模块精简,便于老年人观看使用,降低了因生理特征而形成的使用壁垒。其次,针对老年人需求,页面显著位置重点推荐老年人常用功能,包括浙江健康码、预约挂号、互联网医院、智能导诊、健康体检、天气预报等,老年用户可一键直达相关功能,从而从操作层面减少了软件的使用难度,让老年人在心理上更便于接受。在这样的基础上,老年用户在关于退休养老、社会保障、健康医保、身份户籍、行驶驾驶、公积金等业务,可以实现按办事需求,自助在线办理。最后也更主要的是,“浙里办”APP长辈版推出了“代办联系人管理”功能,在老年人可授权亲戚、朋友代办近200项服务。父母、子女等都可作为代办人,为老年人办理老年人优待证、城乡居民参保登记、转移接续手续等。目前,老年人优待证代办服务已实现全程网办、授权代办、快递到家一条龙,该服务已覆盖浙江。
总的来看,长辈版“浙里办”的上线对于各地方推行数字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政策的顶层设计是重要保障
政府在推进“数字助老”的过程中,在顶层设计和政策制定上发挥着主导和推动作用。首先,应考虑到将数字技术普及教育纳入老龄化国情教育中。其次,政府在数字化服务建设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现状与需求,不仅是保留适当比例的人工服务窗口,
一味追求“线上服务”;更要在线上平台也引入适老化的设计模块。最后,针对网络诈骗对老年群体的威胁,相关执法部门应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建立系统完善的处罚体制,为老年人的数字生活保驾护航。
2.公益性帮扶组织是备用渠道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媒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自发组织“扶老”类志愿服务项目,给予老年群体充分的重视和帮助,积极探寻多种有效方式帮助老年群体融入数字生活。社区可以积极组织老人进行线上数字教学,形成一对一帮扶,构建老年社区学习小组等,让老年人之间互相为伴,提升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3.研发适老化技术是未来方向
虽然老年群体的数字素养很难再短期内的大奥较大提升,但我们可以通过开发和设计符合老年人需求和生理特征的特殊应用软件等方式,积极研发适老化技术,帮助他们更加便捷地使用数字媒体。一方面,宏观层面上可以从明确技术引入的领域展开,例如就医、住房、交通等方面的适老化技术应该是关注的重点;另一方面,从微观层面,可以分别从生理特征和心理特质上展开。生理特征上,考虑到老年群体读屏困难,可以在老年版APP上加入点读技术,用听觉代替视觉解决其阅读困难;针对老年人记忆力差和技术操作能力不足的问题,恶意考虑研发专门用于远程指导APP便于子女提供指导,或采取“浙里办”的方式,可以由老年人授权给子女代为操作,并配套以相关法律保障。在心理特质上,可以增添一些适老化内容提升对老年群体的吸引力。例如适合老年群体的运动、生活妙招、老年趣事以及文娱作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