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策】借助数字化改革“小切口” 撬动城乡共同富裕“大战略”

    从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到率先制定实施城乡一体化纲要;从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浙江坚持以“八八战略”为统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踏上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新征程,瞄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引领区的战略定位,浙江正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城乡新格局,加快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虽然浙江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比较高,但是一些偏远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短板。浙江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无疑须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因此,浙江须加快补齐偏远地区在道路等基础设施和数字化建设方面的短板,为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夯实基础。

    浙江数字乡村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诸多新机遇新挑战。从布局来看,全省城乡数字鸿沟客观存在且地域差异较大;从规划来看,城乡数字化发展的统筹度还不够;从应用来看,乡村数字化应用度与集成度尚较低;从投入来看,乡村数字化财政投入的保障度尚不充分。

    对此,张雷宝教授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以“弥补城乡数字鸿沟”为突破口,统筹推进有助于共同富裕的城乡数字化协调发展新格局。城乡数字鸿沟以及区域数字化发展不平衡问题,已成为数字浙江、乡村振兴以及共同富裕必须跨越的障碍。为此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即上级政府解决大问题、基层政府解决小问题),发挥省级顶层设计、市统筹协调的“领队”作用,带领区县“纵队”,对准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村富裕富足3 条“子跑道”,梳理形成实用、管用、好用、适用的乡村数字化建设“三张清单”。其次,在全省农村地区建立健全浙农码、数字乡村一张图等标准体系,完善基础数据采集、归集、共享与接口等操作规范,建好“一张网服务所有人”(One Net For All)的全省数字“三农”协同平台。组织力量研究数字化领域可复制、可推广的地方实践经验(如以数字化为核心动力打造“城乡一体化”的湖州模式、城乡污水治理“天网式”全覆盖且精准溯源的建德模式)。借鉴和推广安吉“数字夜校”经验做法,建立数字乡村专家决策咨询制度,实施“三农”数字化人才培育提升工程。

    2. 以“乡村大脑”为中枢,推进市区县数字乡村建设的一体化。全面整理和汇集“三农”数据资源,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建设一批“乡村大脑”,以线下的协同推动线上的共享。为避免全省一县一平台的重复建设与投资浪费问题,如下方案可供渐次选择:(1)基于现在省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优势,实现省平台向市县的延伸建设,最终构建覆盖全省、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数字化平台,支撑全省农业农村全领域、全主体数字化的改革需要;(2)基于城市大脑向乡村延伸建设的实践模式(以德清“数字乡村一张图”为典型代表);(3)基于本地特色产业而自行开发的数字化平台(以平湖“数字乡村大脑”为典型代表)。

    3. 以“产业地图”为基础,推进农村产业的数字化。“数字经济综合应用下一步逐步向农业拓展”是近期全省数字化改革例会明确提出的努力方向。为此,建议推广数字农业大脑模式,加快全省各区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数据采集和图层构建,建设重要农产品“产业地图”,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全链条式的数字化蝶变,形成“产业大脑+产业地图+数字农业工厂(基地)”发展模式,建设一批数字农场、数字牧场、数字渔场,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高效,农产品优质优价。

    4. 以“未来乡村”为导向,推进全域乡村治理的数字化。未来社区和未来乡村是高质量建设城乡共同富裕现代化的基本单元,也是数字化综合应用的发展方向。在美丽乡村、数字乡村的基础上,建议按照“五化十场景”要求,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未来乡村,把浙江的新时代美丽乡村由风景美向共富美提升、由一处富向处处富提升。依托“浙里办”、“乡村钉”、农民信箱等载体,解决乡村治理与服务的端口问题。推广乡村钉等应用,智慧医疗、社区文化和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救助、智慧养老等 “2+4”多跨场景应用落地未来乡村,每个村力争配备多功能一体机(即推广让数字“活”起来、让监管“严”起来、让距离“近”起来的德清“智慧管家”模式),凸显数字赋能适农适老的乡村数字服务保障,全国率先实现城乡数字生活均等化。

    5. 以“浙农码”为入口,推动涉农综合服务的集成化。充分发挥“浙农码”在数据集成、信息聚合和功能服务等方面的引领作用,为全省涉农领域的乡村、主体、要素、产品等建立统一的数字入口。根据监管与服务的不同要求设计个性化数字标签,完善“码上查询、码上办事、码上服务、码上营销、码上监管”等精准化功能。积极拓展农产品追溯、畜牧养殖、精准帮扶、乡村治理等行业应用功能。培育壮大农产品电商主体,培养一批“农民网红”,用活用好“直播带货”模式。

    6. 以“新基建”为重点,实现城乡数字化基础设施布局的同步化。硬件投入决定了数字乡村的强大,软件功能决定了数字乡村的伟大,两者缺一不可。为此建议发挥共同富裕示范区等扶持政策优势,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如设立数字“三农”专项资金),切实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如借助大企业的共同富裕基金),适度加大全省乡村宽带、5G基站等数字化基建投资强度,努力消除城乡数字鸿沟约束,推动我省数字基建设施的城乡一体化布局。当然,基于城乡共同富裕目标本身的复杂性及其需求的差异性,城乡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同步化并不等于同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