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沙龙(一百四十):志愿服务与基层社会治理

    2022年6月9日,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举办了第一百四十期公共政策沙龙,本次沙龙主题为“志愿服务与基层社会治理”。会议由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金雪军教授主持。

    浙江省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发起人、理事长、杭州市基金会发展促进会会长,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吴伟,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理论研究专委会委员、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倩,浙江财经大学特聘教授、浙江农资集团原副总经理方建华,杭州市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毛立靖,浙江省慈善义工协会会长潘建国,杭州上城区晴雨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沈廷冲,杭州张能庆公益服务站党支部书记、站长张能庆,浙江省团校教研部主任、教授王雁,浙江省慈善义工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应莺,浙江省慈善义工协会博士义工团团长俞洪,浙江大学赴贵州支教工作队连旭等来自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开创了崭新局面,全民踊跃参与、众志同心的凝聚力不断增强。2021年,浙江省制定出台《浙江省志愿者激励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和推动我省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与会专家围绕主题对我省志愿服务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做了分析,认为当前志愿服务与志愿者队伍仍需提升社会地位,要鼓励更广更多的人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和志愿者队伍;相关方面需加大对志愿服务的支持,保障志愿者队伍持续发展;还需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体系,促进志愿服务规范化管理和常态化运作,要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同时,要充分了解并理解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的身份或者职责,注重保障志愿者权益,提高志愿者的参与积极性和荣誉感。

    最后,金雪军教授做了总结,他提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是非常崇高的事业,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发展中,要注重项目建设,通过品牌效应和网络媒介扩大社会影响力,在志愿者队伍建设中要加强人才培训,提升队伍素养的同时提高基层服务效率,要注重将基本队伍和领军人物相结合,充分发挥带动作用。此外, 需将志愿服务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方面相融入,发挥群众力量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