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浙江发展的金名片,也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而如何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升级,以及更好地回应以中小企业为代表的市场主体,需要将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到发展中。2022年2月,司法部与浙江省政府签署了《共同推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意味着司法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将共同加强对浙江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领域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领导和支持,全力建设现代法律服务体系,有效提升法律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能力水平。
近年来,浙江省积极推进市场主体法律顾问服务网格化全覆盖等工作,帮扶企业经营发展 2.5 万次,覆盖780.23 万家市场主体,将“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逐渐完善,“全覆盖、高尖精”的公共法律服务供给紧随其后。作为辐射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交易中心,衢州市新农都批发市场一直以来缺乏规范的交易模式,大部分经营户只认“脸熟”和“信誉”,遇到买方不付款的情况也只能自认倒霉。2020年9月,网格法律顾问朱文为规范市场经营建了个微信群,通过发送规范的借条、对账单格式等指导帮助,逐渐改变了新农都批发市场“口头约定”的传统交易习惯,使得交易变得更规范。
此外,《合作框架协议》中还提出支持推进浙江司法行政领域数字化改革,以数字赋能助推高质量发展;支持浙江打造“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样板,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浙里社区矫正应用”就是这样一个应用场景,该应用由过去分散的18个省级子应用深度融合、集成再造而成,贯穿于社区矫正监督管理、教育帮扶全过程。在应用系统中的“灵犀”模块中,涵盖了“泛刑事执行一体化心理智能矫治与人员数字管理”各类项目。通过多源数据融合算法,开展全周期心理评估,按风险级别赋予“绿、蓝、黄、橙、红”五色“心晴码”,根据心理画像分析得出犯因标签、风险信号与帮扶需求,智能匹配教育帮扶建议、自动生成矫正方案。
总体来看,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营商环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更好地推进以效率为核心价值的市场发展与以公平为核心价值的社会发展,更加契合和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现实要求,以及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本文进一步提出以下两大方面的政策建议:
一方面,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应着眼于共享性,全面建构均衡优质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体系。针对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中存在的区域间、城乡间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体措施包括:首先,应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创新普法宣传形式,运用新媒体等方式提高普法宣传水平。其次,应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建立完善法律援助“负面清单”制度,推广法律援助“全域通办”和“告知承诺”制度,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最后,加快推进跨区域的公共法律服务联盟,聚焦城市群、都市圈等战略部署,加强跨地司法行政部门的联系协同,对法律服务协作目标、重大项目、路径布局以及协同推进机制等进行全面谋划,实现公共法律服务资源的互通互助,促进区域公共法律服务整体水平提升。
另一方面,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应着眼于发展性,重点促进营商环境优化,保障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以企业、生产经营者、投资者等市场主体为核心,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专项供给。具体包括:一、规范各级各类政府法律顾问介入市场管理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一事通办”政务服务机制等;二、建立主动多领域法律服务需求信息动态征集系统,全面摸底各类市场主体的法律服务需求,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与需求的适应匹配度;三、健全民营企业法律顾问推荐、选配和培训制度,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法律服务专家团队,向企业及其他市场参与者提供及时、精准、快捷、高效的应急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