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杭州“骨架”变为东西向延伸?城西为何是最大亮点?

    从过江到进山,这一轮,杭州“骨架延伸”,到底是为了什么?

    从国土空间布局上看,杭州这座城市一直与山水为伴,对于过江还是进山的选择,也一直会牵扯着这座城市“骨架延伸”的牛鼻子,进而从空间格局上逐步塑造和改变很多产业布局以及市民的生活。

    从2010年至今,杭州国土空间布局最为耀眼的举措就是两个字:过江!钱塘江这条奔涌的大江从物理上把杭州的“地盘”分割。彼时,杭州试图找到自己产业升级、人口扩张的新“版图”,打通钱塘江对于国土空间的阻隔,就是那时最为轰轰烈烈的选择。所以,接下来你就看到不管是园区建设、市政道路、公共服务,钱塘江两岸逐步推进,CBD越来越多,晚上路过,甚至有些错觉:真的有点神似陆家嘴。

    但是,过江虽然轰轰烈烈,可毕竟对于城市空间的延展拉动这几年已经出现递减效应。水涨船高的地价也开始挤压一些产业,对于杭州,亟需新的空间开发,补齐产业,补充人口。

    而在新的一轮《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显示,在2035年杭州人口也将从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的1193.6万常住人口增长至模1500万人左右规模,服务管理人口规模达到2000万。而人口的增长依托的是新产业的发力,在这份规划中,对于杭州产业的规划,最为让人引起注意的应当是这一句:“建设面向世界的创新策源地”。

    而在这个目标牵引下:“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明确提出了城西科创大走廊、未来科技城、之江实验室和梦想小镇等城西方向科创高地规划。而相对来说,城西的势头要远远强于滨江和其他区域。也就是仅仅从规划角度讲,未来建设面向世界的创新策源地建设重头戏就是杭州城西方向。

    而看到这一点,有些人就会提出一个观点:杭州城市空间新一轮的发展方向就从由南到北逐渐从自西向东转变。而这背后又将深刻改变杭州之前的城市空间格局,主城区是否意味着扩容?而产业高地向城西方向集中。

    那么,我们现在看看杭州的城西方向,哪些区域能够未来真正撑起这一宏图壮志?毋庸置疑,是一条规划宏伟的走廊。这条贯穿城西的科创大走廊,目前是杭州科创浓度最高的地区。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中法航空大学、浙大超重力大科学装置等多个高能级创新平台一线铺开,全浙江省超过6成的国家科技奖和省科技奖一等奖、超过7成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超过8成的国家“杰青”“优青”人才,都在城西科创大走廊集聚。数据上看,这条科创走廊已经集合了浙江全省科创领域最硬的“龙鳞”。从今年的目标来看,城西科创大走廊将着力在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第三代半导体、类脑芯片等领域培育重量级未来产业,目标直指打造全球创新策源地。

    落笔千言,主线一条,从这些集聚的特征看,你就能明白为何杭州的未来性逐渐向城西集中,而这一举措,才是杭州未来城市空间发展最大的看点。至于有些人讲的,这份《草案》是否意味着杭州主城区扩容?相较于这一未来性,实在不值得一提。

    那么,为何如此多的人关注主城区扩容?或者期盼着主城区扩容?表面上看,是杭州市民对于主城区所谓“房价”的敏感。因为长久以来,这座城市,主城区的房价一直有着独立行情的特点,既扛跌、起跳能力又强。但是,这种看法,我们今时今日来看,实在也是显得浅薄了一些。

    主城区这一房地产概念,往往是伴随着公共基础设施优越和教育医疗资源完善一路水涨船高。而未来,各个区域公共服务的均衡化必定是大家追求的目标。但是,产业却不会像公共服务一样,也能实现各个区域的均衡化,相反集中和集约才是产业发展的方向。所以,道理大家也就该明白,对一座城市,产业发展远远比一个主城区概念更加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