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策】警惕“最多跑一次”改革衍生的新问题,提升政务效能、改善群众体验

    “最多跑一次”改革,确实有益于提高政务效能、方便群众办事。目前,这一改革已经在浙江成功落地,并在全国推开。在看到“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进展与成效的同时,王志凯等发现了诸如“懒政”的“制度化、合理化”和“恶政”的“合法化”、 隐蔽化,以及线上办事过度标准化、程式化的新形式主义等改革中的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 改革中衍生的新问题

    我们在欢呼“最多跑一次”改革成绩的同时,也必须警惕这一改革实践带来的新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存在或滋生的原因,提出防范和化解问题的办法措施,支持这一改革能够行稳致远。

    问题之一:“懒政”的“制度化、合理化”。“懒政”是行政不作为,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懒政”的“制度化、合理化”就是一个新问题,或者说是戴着新面具的老问题。“最多跑一次”改革,建立线上政府公共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系统对接服务办事的企业和群众,在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提高机关办事效能的同时,也给懒政带来了新的“制度化、合理化”的存在空间。

    “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群众申办事项时,先把所有材料和信息提供齐全,网上进行申报,在办理周期内政务平台处理完毕,群众再跑一次亲临办事机构取得批文或获取事项办理审结的证明。但问题是任何一项事宜的申报办理,都不是只经过一道批准的关口,而是要经过逐层逐级的线上审批,最后才到达终结办文机构去办理完结。各层各级的签字批准人员如果出差在外或手机没安装行政办事的 APP,他们就无法进行线上批准;再或者有同志主观上存在办事上推诿扯皮的懒政怠政庸政,这种线上办理模式,就从制度化、程式化上给了其“懒政”存在的“合理化”。凡此种种,使得群众办事实际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大大增加,群众办事没有好的体验甚至是感觉很糟糕。

    问题之二:“恶政”的“合法化”、隐蔽化。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善治是我们坚守的方向。在这样的民主政治国家,民意可以得到较高程度的表达,能有效防止恶法的产生;那些愚弄民意、以权谋私、横征暴敛的恶政,在中国难行其道。但是,必须指出的是,一些政府部门办事推诿、折腾民众、刁难百姓的懒政,其实也是恶政的一种。这种“懒”的恶政,背离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依法行政宗旨,把政务服务当成自己谋取私利的权力。

    “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网上政务服务系统在有些政府部门恰恰形如一个黑箱,可能会成为这类“恶政”得以堂而皇之“合法化”、隐蔽化的存在。“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开以后,群众办事自己线上申报以后,就只能是消极等待;所谓随时跟踪办理进度,其实只能得到“正在办理中”的推辞。一旦某个环节的审核审批迟滞在那儿,所有的审核审批就无法进到下一步。出现这样的问题,有线上申报和审核审批系统出现故障或间隙紊乱所致,也可能是某位审核人故意刁难拖延的懒政行为, ……;但不管是什么缘由,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线上办理程序中,办事群众对迟迟拿不到办事结果的原因一般是无从知晓的。因为这一切都在网上系统中“走流程”,当事人当然可以电话催促,但除了得到“在走程序”的答复托辞,别无他用。

    问题之三,线上政务过于标准化、程式化。在线申报办理事项,所有材料都是提前准备,并在线上上传,这本也属正常。问题是线上办事其服务过于标准化和程式化,群众在线上填表和上传材料过程中,有任何一步疏漏、差错或格式的差别,系统就不会让你进入下一步,你就根本完不成你的线上办事初申报……。这个中原因,可能仅仅是文件太大、文件格式不符,或是照片像素不够;然而,不管什么原因,线上办事系统却一概拒收。这些所谓的不合规,其实都是形式而非内容。

    在“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地之前,群众办事多是线下申报,办事所需材料只要内容上真实合乎情理、符合规范即可, A4规格纸张打印,根本无需考量是图片格式、 PDF格式,还是 word格式。线下办事有其人性化的灵活性,更易体现政府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但现在不少部门“最多跑一次”改革念歪了经,过于倾向于线上服务的标准化和程式化,服务形式和内容僵硬。本来,“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线上申报,有一些标准化和程式化的规定要求也不为过,这本质还是为了政务服务效能;但现在多数机关推行的网上政务服务,过度强调标准和程式,实际上是犯了以形式代替内容的错误,不能很好地服务群众、不利于政务效能提升。

    问题之四:惟形式化的政绩观,罔顾群众体验。许多部门、机构或团体,只重视“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形式,而不注重本单位、本系统简政放权和服务提质增效;一味地热衷于推出线上政务服务的形式化政绩观,为行“最多跑一次”改革之名,而推出改革。结果是有了“最多跑一次”改革之形,而无改革内容之实。改革本身成了形式主义,服务群众和企业的政务效能没有丝毫改观,群众办事体验差强人意。

    “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线上尽可能把资料提交完备,群众办事只要跑一次就可以办妥。这也是现在对“最多跑一次”改革宣传中讲的最多的,即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办事少跑腿”。但实际工作中,群众线上办事体验并不理想,多差强人意。不必去说“最多跑一次”改革衍生的懒政“制度化和合理化”、恶政的“合法化”和隐蔽化,单就频频发生的网络卡顿、线路故障,就让群众有了很糟糕的办事体验。线上办理的政务服务,群众无法与相关机关办事人员面对面沟通,只能面对冰冷的网络和机器终端,被动等待,这使得“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政务服务人性化大打折扣。

二、 防范化解问题的对策

    对策之一:切实实现政务公开、透明化。政务公开、透明化是公平、公正、公开办理各项事情前提,可以让懒政、恶政无处可遁。党政机关加大政务公开不是做做样子的形式主义,必须真正把群众关心和群众需要的政务加以公开,而不是公开一些无关痛痒的话题和没有实质内容意义的政务。政务公开,必须是对群众想知道和想了解的内容公开,让群众在办事过程中能够心中有数、心中有底,政府更好地服务于群众、切实体现服务型政府。政务公开,可以拉近政府与群众的关系,加强政府的公信力。当然,政务公开,也需要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一些年纪大一点的人,他们不会上网,不会用智能手机;或者有些群众在农村,他们对于政府在网上公开的政务一无所知;这样,我们就不能仅靠网上政务公开这一个渠道了,还要通过传统媒介在村社区等张贴纸质的政务公开,下村走访向群众宣传国家政策、最新的政务信息等。惟有兼顾各类人群,才能让政务公开和透明化起到应有的作用。

    对策之二:加强政务效率督察。纠正单纯追求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的形式主义,增强政务服务的效能,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此,必须加强政务效率督察。不断健全完善政务考核督察机制,加强日常预警,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以制度化、实效化的日常督察考核工作,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政务效率督察,可以让打着“最多跑一次”改革旗号,而实质对群众刻意刁难、不为群众办事的懒政、恶政无处可遁,避免“最多跑一次”改革陷入懒政、恶政的“制度化、合法化”和隐蔽化的陷阱。

    对策之三:线上、线下结合,政务服务人性化。要重点推动线上与线下政务服务的协同。在充分考虑社会各群体办事需求的前提下,进一步协调好线上与线下办事系统之间的关系,让办事人可以自行选择线上还是线下办事,真正让“最多跑一次”改革最大尺度惠及群众。线下办事让群众与政府机构在面对面灵活性、人性化办事的同时,也有留痕留档。如果今天“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线上办事便于电子留痕,那么,只需要工作人员对线下办事群众的材料立照或扫描归档即可。线下办事的电子留痕同样简单易行。

    对策之四:标准化与灵活化服务结合。配合“最多跑一次”改革,相关部门都开发了线上服务系统,并且形成了服务标准和办事程序的规范,这也是为了政务服务效能提升。但这些过于精准的标准和规范,并没有把服务群众办事需求放在第一位,而是直奔着政务工作本身的轻松化、简单化和便捷化,让政务管理工作本身更轻松。但这些形式僵化的标准服务和规范程序,缺乏灵活性,恰恰给群众办事带来了不便和更多的工作量;与“最多跑一次”改革初衷存在反其道而行之的缺陷,有违改革倡导“减轻群众办事负担、节省群众办事时间、提高政务效能”的目标。“最多跑一次”改革,必须切实体现政务工作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推行标准化服务与灵活化服务相结合,线上与线下服务相协作,真正服务群众和便捷群众。

    最后必须强调的是,虽然“最多跑一次”改革衍生出了一些新问题,但丝毫不掩盖更不能否定这一改革的显著成绩。重视和防范这些问题,在政务服务改革中不断加以解决,这才是我们工作的焦点,也是确保“最多跑一次”改革行稳致远的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