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论】让“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关乎烟火气更关乎民生

    在2月16日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提出要重点完善社区消费的供给措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一圈一策,推动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完善生活基本保障类业态和品质提升类业态,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让适老化服务、休闲娱乐等设施更加丰富,使居民生活消费更便利。

为什么商务部会呼吁

让看似不起眼的“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呢?

    因为“小修小补”非小事,其中蕴含着大民生。在2021年,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在全国确定了两批共80个试点地区开展相关试点,截至目前共建设便民生活圈1402个,涉及商业网点28万个,覆盖居民社区2766个,服务居民3200多万人,然而这些生活圈中大部分的场景设置是健身、医疗、政务、银行、购物、餐饮、休闲、教育等等,圈里的店面越来越高档,街道越来越整齐,由几个铁皮箱、几台缝纫机、零碎小工具、一堆小配件组成的“小修小补”往往显得“不那么体面”,甚至成为一些城市在创文创卫过程中的首要治理对象,靠修补为生的小摊贩、手艺人生计面临挑战。然而,随着“小修小补”的远去,城市也渐渐失去了烟火气息这层生活底色,也给百姓的生活造成不便:自行车胎破了,到处都找不到补胎的地方;衣服拉链坏了,只能整件衣服丢掉;家用电器坏了,为了避免麻烦直接就换新的。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居民的不便和经济负担,而且增加了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因此,推动“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不仅能够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同时也能够保证一定规模的就业,更能够打通便民生活圈的微服务循环,真正的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小修小补”如何规范有序回归呢?

    除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以外,还需要多措并举推动“小修小补”扎根社区长远发展。首先需要规范管理,让“小修小补”和谐融入社区生活,可以给予一定的租金补贴,让“小修小补”低成本地入驻到正规的门面当中,摆脱“游击”的经营模式,融入便民生活圈的基本场景当中,并及时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守住消防安全、生产安全、卫生环保等基本红线。其次要进行有序规划,通过对居民的修补需求进行梳理分析,以居民需求为核心、以生活圈场景风格为参照,在便民生活圈内合理有序布局“小修小补”店面,包括修补的类型、店面的设计等等,在充分满足居民生活服务需求的同时,把“小修小补”打造为城市“颜值”的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