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论】竹下生“金”的安吉共富新路径

    “川原五十里,修竹半其间。”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作为“中国第一竹乡”,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和多部委“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目标,坚持做“竹”文章。不仅积极将竹材应用于建筑、家具、包装和一次性产品等领域,而且创新开发碳标签突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在全社会掀起了“以竹代塑”的新风尚。2022年底,安吉全县立竹量、商品竹年产量、竹业年产值、竹制品年出口额、竹业经济综合实力五个指标均名列全国第一,以全国1.8%的竹产量创造了10%的竹业总产值,成为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和助推共同富裕的重要产业。

    事实上,安吉竹业也曾一度遭遇发展瓶颈。20世纪50年代,安吉县在总结《毛竹丰产八字经验》基础上开始以毛竹竹材丰产培育为主,结合日本清汁笋及台湾机制凉席技术,形成了以孝丰镇、安吉经济开发区、天荒坪镇3大区域的空间格局。然而一直以来,安吉竹加工企业都处于低附加值阶段,行业创新意识淡薄,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市场竞争缺乏优势。随着环保成本的增加,安吉毛竹价格急剧下跌,农业生产积极性严重下滑,出现大面积的抛荒毛竹林,严重影响了安吉竹绿色产业的发展和地位。

    在这一背景下,安吉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01

    深化林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构建集约高效的竹林可持续发展新格局。一方面,安吉首创了竹林股份合作经营模式。通过出台《关于完善安吉县毛竹林经营权流转的意见》,加大县财政流转支持力度,引导培育股份制合作社、家庭林场等新型竹林经营主体,鼓励农民以毛竹林权作价出资,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按股权分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另一方面,推进生产、供销、信用等“三位一体”改革,实现从山头到市场无缝对接的链式服务,从而促进产业集聚和集群。

02

    落实竹加工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竹加工产业链迈向中高端。2014年,安吉县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竹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确定竹产业转型升级“十大行动”,引导竹加工产业向培大育强、科技创新、区域品牌、市场营销、要素服务、整治提升、文化创意等方面发展。县财政每年整合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竹产业转型升级。把竹产业“浙江制造”列入绿色金融支持重点,鼓励龙头企业走向资本市场;设立“科技型小微企业风险基金”,推出“竹仓贷”等金融创新产品,保障竹加工小微企业转型提升。

03

    高质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竹林生态优势价值最大化。充分发挥安吉区位优势和竹海景观效果,挖掘竹子生产、科普、文化、碳汇等特色优势,推动竹林景点、农家乐、民宿等竹林下经济、竹旅游产品的开发,形成竹林观光旅游向养生、度假、体验、康养等新产品、新业态转型。

    总的来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是新时期中国推动经济发展与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依托。各地秉承因地制宜原则,在对资源保护的同时依托现有优势发展经济,形成以自有特色为中心的产业集聚。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应将生态产品价值体现在各级政府重要发展规划中,比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布局、国土空间格局规划等领域。另一方面,加强化制度供给。建立完善生态产品制度,确保自然资源和生态产品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统筹考虑地方环境治理的财政需求,建立健全与地方政府事权相匹配的财税制度; 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在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导向作用。

    二是实现生态环境优势与农业、工业、旅游业发展积极融合。一方面,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与节能环保产业,依靠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加强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另一方面,以优质生态产品为依托,构建“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多元参与”的生态利用型产业发展模式,打好绿色生态牌。

    三是培育新型生态产业化经营主体。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引导培育股份制合作社、家庭林场等新型竹林经营主体,不仅对稳定农户所有权、承包权,放活林地经营权,实现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农民收入增加具有积极作用,而且有利于促进竹林规模化经营管理和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增绿、增质和增效的森林可持续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