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策】以数字化改革提升社会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的建议

    中央在《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中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安心舒心放心的社会环境作为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内容。孙丽园教授等提出浙江应借助数字化改革优势,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突发性事件引发的舆情危机,从而带动全省社会治理水平整体提升。

一、社会突发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不可忽视

    1.超地域性:舆情多点散发,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 调研发现:一是从舆情的类型来看,国内各地除明星娱乐类经常占据舆论热点外,违法违规、伦理道德、百姓民生、言行不当等 类社会突发事件轮番登上各大平台热搜榜。二是从舆情的场域来看,地方舆情与全国舆情、国内舆情与国际舆情等多个舆情场域交叉渗透。如‚杭州女子深夜离奇失踪‚浙江诸暨市省级文保单位俞秀松故居东侧一清代民居被强拆等舆情。三是从舆情的性质来看,有些舆情表面看似简单的网民权益表达,其实质折射了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舆情处置不及时等问题。

    2.跨圈层性:事件牵涉面广,政府各机构协同性不高。调研发现:一是从涉及的主体来看,许多舆情事件从原本的公民个体直接引发舆情,逐渐转向公民与公民、公民与政府、公民与企业、企业与政府、学校与政府之间多元主体的复杂关系,如我省的独立学院转设事件。二是从发声的对象来看,由于许多社会突发性事件夹杂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因而政府、媒介、民众等各方意见不再统于一尊,都有了属于自己的信息传播平台,分散化、跨圈层化互动。三是从舆情发酵的起因来看,重大突发事件、热点问题发生后,权威部门未能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微博依旧是舆情事件重要的发酵池,不可忽视的是,9%的舆情事件发酵于短视频、直播平台。

    3.强引爆性:公众关注度高,社会不良影响波及面大。调研发现:一是公众参与舆情讨论激烈,‚两微一端‛技术支持下的民众只需动动手指就能畅所欲言,一呼百应、万众齐聚。如2021 年浙江独立学院转制事件由于事先信息披露不到位, 引发了高校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群体的广泛舆论。二是谣言危害 性较大,例如,近期浙江四所高校男生偷拍事件,原本是学校内部个别学生失范问题,被网络大 V 获取流量所利用,严重损害了浙江高校的整体形象。三是舆情处置机制不合理,去年 7 月,南京针对禄口机场疫情接连发布四条公告,因信息披露不及时、内容出现地名错误、职能部门口径不一致、景区防疫政策反复,几乎引起全网公民的舆论谴责。这对浙江有警示意义。

    4.多波动性:利益关系复杂,网络不良信息传播迅速。调研发现:一是舆情产生更多是线下复杂关系没有得到及时处理, 部分舆情事件引发扩大的根源在于受侵害的公民无法在线下得到有效的权益保障,因此转而选择线上维权。二是政府信息发布不及时,舆情发展初期,政府的发布不力以及媒体的传播失范, 极易引发社会恐慌,诱发人、事、物的纵横牵连,衍发舆情次生、畸变和反转现象。三是个别自媒体有意扩散不良信息,部分舆情原本可以线下解决,但由于个别自媒体的推波助澜,故意扩散不良信息,引发社会秩序混乱。

二、以数字化改革提升社会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的应对策略

    1.以速度为引领,强化主体部门责任,线上线下合力发现问题。一是加强党建统领。发挥党的政治和组织权威,深化组织部门与政法部门的协同互动,以党建统领整合党委、政府、市场、社会等各领域以及各条块的政策、资源和力量,构建基层社会突发事件‚条抓块统、四级联动‛的整体格局。二是加强制度协同。深化创新‚一核多元‛治理结构运行机制,充分运用地方立法权, 强化制度设计,优化多跨协同制度体系,提升社会突发事件处置制度合力。三是全方位布设信息收集点。积极发展各镇街各部门各行业党委干部、网军骨干、意见领袖以及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哨兵‛队伍。通过纵贯各个行政层级、横跨不同行政部门、涉及不同行业实现布点全覆盖,从而形成由 110 联动平台、网格员上报、区值班值守中心、坐席员上报等组成的事件来源渠道。


    2.以数度为牵引,建立舆情分析系统,推行大数据舆情监测机制。一是深化新时代‚枫桥式‛系列创建。省委政法委牵头, 深化新时代‚枫桥式‛乡镇、村社、公安派出所、法庭、司法所、派驻监察室、执法中队、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等传统系列创建,同时在全省实施‚枫桥式‛平安系列创建,实现系列创建全域覆盖,着力化解社会突发事件引发的舆情扩散。二是打造舆情信息处置管理网。通过将哨站信息员、管理员实名制分批录入网络舆情智治平台,精准安排哨兵密切追踪跨层级、跨领域的网络舆情信息,形成网络舆情信息报送、研判和处置的闭环管理网。三是预警提醒和处置决策参考。构建舆情大数据监测平台,能够7×24 小时对互联网信息,特别是重要媒体负面言论进行实时监测、采集、内容提取、自动消重,梳理与之相关动态信息、预警信息、热点事件,分析信息来源、热度走势等,科学合理监测舆情,并及时有效处置。

    3.以深度为指引,精准剖析问题实质,内外协同合理处理舆情。一是深入剖析舆情发生的背后根源。建议省委政研室、省委网信办等部分专题研究社会突发性事情引发网络舆情背后的原因,梳理推动舆情扩散的线索,从中总结经验,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二是提升数字化指标的质量和层次。建议政法委、组织、改革办、大数据等部门联合开发高能级权威指数。如省级层面发布社会治理的村域、镇域、县域、市域‚舆情指数‛等权威性指数,以及党建指数、平安指数、民生指数、基本公共服务指数等专业性权威指数。三是构建政府与社会协同处置舆情机制。建立全省性的数字化内外协同舆情处置系统,实现有关应对突发事件的数据共通。进一步完善党委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科技支撑的社会突发事件治理体系,建设社会突发事件数字治理共同体。

    4.以温度为导引,切实保障公民权益,提升舆情处置评价效果。

    一是优化评价方式。优化创建成效评价方式,增加社会评价权重,推动实现以‚群众评价‛为导向的系列创建。以尊民为政府发声态度,提升处置信息的准确程度,传播听民意、护民利、解民忧的城市形象。引入中立化专业性力量,开发用户导向的指数,避免政府部门自行开发、运行和评价指数。

    二是切实保障公民权益。以城市大脑建设为依托,推进各级社会治理中心标准化建设,推动雪亮工程、综治视联网、全科网格等平台、技术、数据、管理深度融合,构建优化‚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智慧化网民权益保障系统。

    三是优化考核体系。既要设置政府部门、网信部门自身以及第三方考核部门的权重,也需对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信息上报、联动处置、舆论引导五项考核内容进行细化。如:从哨兵的布点安排、组成来源、采集、研判、处置信息等方面细化队伍考核;从信息报送工作组织、主体责任追究、业务培训、枫桥式系列创建、大数据监测等方面细化制度考核; 从归口管理、限时报告、信息渠道、信息报告规范等方面细化信息考核;从部门联合、政府与社会协同等方面细化联动处置考核; 从舆情指数、媒体言论、群众评价等方面细化舆论引导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