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杭州市发布了《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依托十一条骨架河道,以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和文旅融合区为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核心空间,辐射至传统利用区,形成“山水群落、河岸双带、核心十园、特色百景”的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结构。规划涉及杭州七个中心城区,其中京杭运河南端的拱墅区涉及五河三园十大重点项目,为杭州段重点区域。
目前在国家公园杭州段规划设计中,以“策划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导则、标杆项目建筑设计”四位一体策划规划工作理念统筹推进。但建设过程中出现了缺乏省级的统筹架构、提炼大运河时代精神不够、京杭大运河博物院文物少、运营难度大、运河文化产业还不够强、运河文化影响还不够广等问题。
对此,浙江省政协杭州运河文化产业委员会客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杭州作为京杭大运河的江南启航城市,肩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在我省实施的光荣使命和责任,是浙江践行忠诚拥护“两个确立”“两个维护”,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八八战略”在我省持续深入推进的具体体现。做好大运河公园保护、运行工作,在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中具有特殊的意义。针对存在问题,委员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成立省级统筹体制机制。
建议成立省市级层面高规格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实体机构,统筹协调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二)组建国家级大运河研究机构。
汇集高水平精干理论研究力量,形成权威理论成果,提炼大运河时代精神,总结凝练运河文化的具体特征,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国家战略在浙江和杭州的实践,提高大运河文化与浙江精神、杭州历史的研究聚合度,真正达成习总书记提出的传播“大运河时代精神”的要求。
(三)打造世界级数字化旅游产品。
建议省里聚合资源,用好数字孪生,加快建筑要素和历史风貌数字化,试点探索元宇宙项目,创作大运河主题数字藏品,营造出更多高颜值、可参与、强共鸣的文旅新场景,让历史文化吸引新生代年轻人的精神世界,打造“流动的盛宴,世界的拱宸”。推动总书记“两河理论”的实践,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要求。
(四)打造中国大运河共富经济带。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南北沟通交流的重要纽带,它文化的内涵是开放、交流和共享;大运河沿线8省市是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最强劲的区域之一,因此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过程中除了“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以外,浙江应抓住机遇,牵头打造一条面向国际开放合作共享的运河共富“经济带”。通过运河文化这一纽带,加强运河沿线区域之间的合作交流,加大对外开放合作力度,进一步推动浙江和沿河经济带城市的共同富裕。
(五)打造“美丽中国”大运河浙江样板。
生态环境是大运河价值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存在的基础条件,绿色是运河文化的底色,是大运河生态保护的重要内涵和鲜明标志。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战略实施开发利用都应以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先决条件。建议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打造好沿岸的绿色生态带,使之成为浙江“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工程。
(六)创新拓展文化发展空间。
探索以大文化IP为纽带,与特色小镇、动漫影视、旅游产品等有机融合,同时做好京杭大运河博物院等的展陈和运营工作,打造一个集景观带、文化带和经济带于一体的综合性杭州运河城市群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