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论】“村BA”再度火爆出圈:乡村旅游如何打造金名片?

    据微信公众号“今日台江”4月15日报道,4月14日,台江县县委书记陈震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第57次会议,会议指出,在台盘乡台盘村举办的贵州省第一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总决赛再次火爆出圈。全县上下要统筹“村BA”原味与群众增收关系,要坚持“村BA”公益性、公众性、公开性基本定位,借势“村BA”品牌赋能农产品销售,全面推进“农文旅体”融合发展促农增收。要统筹民族文化与“村BA”文化关系,不断发挥“村BA”的品牌效益,推动体旅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融合带动台江丰富的民族文化走向大众视野,推进苗族服饰、苗绣、银饰等民族手工产品走进寻常百姓家。要统筹赛事组织与安全保障关系,进一步加强赛事组织,做好交通、安保、气象、医疗、卫生等保障工作,强化风险防范和应急管理水平,为“村BA”持续火爆提供良好安全保障。

    据贵州省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体育科负责人杨家华介绍,在3天4场的比赛里,台江县共接待游客18.1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16万元,黔东南旅游预订量同比增长140%。台盘村“村BA”篮球场也成为台江的一张名片。

    解码“村BA”的流量密码可以发现,乡村文化的本真和纯粹才是吸引人们的关键,比如现场解说员会在普通话、贵州话和苗语之间不断切换,苗族歌舞充当了中场休息时的啦啦队表演,球赛的奖品也是当地特色农产品,例如黄牛、香猪等,许多游客正是因为这份本真、纯粹的文化而慕名前来“打卡”。

    “村BA”这样的“爆款”案例让我们不禁发问:乡村旅游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金名片?浙江嘉兴给出的答案是:乡村旅游必须要营造出独到的历史感、故事感、体验感,才能突出乡村的特色与乡村旅游不同于传统旅游的特殊意义。

乡村旅游金名片打造的“文化牌”

    梅花洲位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的发源地——浙江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梅花洲与上海、杭州、苏州、宁波只有百里距离,在区域位置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南朝定宋永初三年时间石佛寺建于此,因形成五瓣状,其间草木葱郁、曲径通幽、大小河流穿梭潆洄犹如梅花,故名梅花洲。梅花洲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经历了15个世纪的风雨沧桑。在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闲适已成为奢侈品,回归乡村体验乡村也成为很多都市人的假期的首选。景区以“灵动水乡,写意江南”为核心思想,通过观光、休闲、会议、住宿和生态等项目植入,构筑一副精致的江南风情画卷,打造一个江南文化的一站式体验区。梅花洲与嘉兴市博物馆通力合作,依托阿里影业旗下阿里鱼授权宝平台,精心创作一批融入嘉兴地方标志性文化元素和影视IP的旅游文创产品。通过梳理与设计,已形成20多件文创产品,包括笔记本、帆布包、榫卯梅香香盒等,成为了嘉兴文化符号。

乡村旅游金名片打造的“农业牌”

    旅游与农业融合,使农业基地变身休闲园区,大大提升了农业的附加值。梅花洲农业体验区,采用轮作制度,使景区用地效率达到最大化,结合圣女果、火龙果、甜瓜、槜李、草莓等数十种经济作物,打造四季有果可采,四季有花可赏的田园休闲胜地。梅花洲牌水蜜桃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梅花洲牌葡萄、槜李通过了无公害食品认证。梅花洲牌水蜜桃、葡萄多次在市级精品果蔬展销会中获得金奖。优质的农作物品质也是休闲园区吸引游客的致胜法宝。同时对于园区来说,观光采摘,为园区省去了大部分的人力成本,不需要另外聘请工人进行采摘,同时省去了销售中间环节。由于这种轮作,四季可摘,观光采摘的模式,使园区的达到了普通农业基地的3-5的经济效益。

乡村旅游金名片打造的“变革牌”

    古塘村所属的王江泾镇自南宋以来就是江浙两省交界处的一个丝绸重镇,素有“日出万匹,衣被天下”的美称。古塘村早年也兴起了大量家庭式喷水织机作坊,污水直排导致污泥浊水横流,沿河景象不堪入目。2012年以来,古塘村开展家庭式喷水织机作坊淘汰工作,并引进 “德国PKA”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和地埋式超微动力污水处理站,修建生态护岸和景观绿道,全面治理水环境。如今,古塘村生活污水全部入网,河道全部清淤,河水清澈,岸边绿意盎然,河道环境大幅提升,并使用村民的院前菜地做为生态护岸,别有一番风味。污水的治理见证了古塘村的华丽转型。如今来到这里,错落有致的房屋,平整干净的河道,绿意盎然的水生植物,河道两边的文化长廊、文化墙等,让这里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

乡村旅游金名片打造的“生态牌”

    古塘村以“七彩古塘”为主题,累计投资1010万元先后完成了灶画展示馆、森林氧吧、垂钓乐园、蔬菜公园、古塘土灶、餐饮设施等项目建设。同时,还引入了嘉兴市农科院现代农业高新示范园区和以铁皮石斛种植为主,兼营荷塘种植、鱼塘养殖的印象古塘农庄。在这里,游客们可以学习铁皮石斛的种植方法,体验土灶烧饭、时令果蔬采摘、鱼塘垂钓等活动,享受农耕乐趣。除了可以欣赏户外的春光,吃一口土灶煮出来的野米饭,游客们还可以在这里来一场烧烤派对。除此,古塘村也设立了“绿秀洲”农产品丰收驿站,“绿秀洲”丰收驿站内设置了优质稻米、葡萄、油桃、蜜梨等的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专柜,实现了生态绿色农产品的产地直销。

乡村旅游金名片打造的“传承牌”

    古塘村在大力推进产业转型的同时,也不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在江南,“有家必有灶,有灶必有画”是不争的事实。灶台画因此也成为了嘉兴重要的农村艺术载体之一,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老灶被拆除,灶画艺术也濒临失传。为了宣传并传承灶台画,将乡愁留下来,让非遗活起来,古塘村与嘉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展开合作,在村里建起了以灶头画为主题的非遗文化客厅,正式揭牌为江南灶画村,将动态技艺与静态实物结合展示,让灶画艺术焕发了新的生机。产业转型和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固然重要,村民们对文化生活也必须得到丰富。为此,古塘村建设了农村文化礼堂和家宴中心,通过越剧表演,插画、剪纸培训,承办“文化走亲”文艺晚会等形式全方面多角度地丰富村民们的文化生活,大幅提高了村民们的整体生活质量。

    通过打好“文化”“农业”“变革”“生态”“传承”五张牌,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村BA”式“爆款”强势“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