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策】义乌小商品市场对外贸易对策建议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义乌作为通达四海、买卖全球的“世界小商品货源地”,在“一带一路”合作的大舞台中充分展现了义乌元素。外贸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义乌一向是中国外贸走势的风向标。2023年第一季度的“义乌小商品城指数”和义乌海关进出口总值均显示义乌外贸正在回暖。

    义乌作为我国小商品经济对外贸易的国内第一大市场,在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持续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产业价值链剧变、跨境电商冲击、仓储物流成本高等问题挑战,暴露出义乌外贸发展存在一些系统性、趋势性潜在风险问题,主要表现为:商户仓储物流成本高,影响义乌小商品供应链、产业链完整性、集聚性;“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迅猛,义乌本地传统商户受到较大冲击;全球经济萎缩,外贸“东南飞现象”加剧,义乌小商品市场地位受到威胁。对此,李飞教授等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维护义乌小商品市场核心生态,为本地商户做好基础设施保障工作。

    一是注重土地、资本、信息、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配置水平提升,特别是要注重科学规划引导,增加仓储基础设施建设,设计符合市场需求、匹配行业特性的仓储产品,提升小商品市场流通效率。除了港口、机场、仓储等硬件基础设施,进一步打造满足义乌本地小商品设计与制造所需的高水平技工队伍。

    二是加大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将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营商环境作为核心指标,做强做优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的软环境,让新业态、新模式的新型商户留在义乌、扎根义乌,并进一步提高全球采购商来义发展的吸引力。

    (二)面向新业态、新技术进行人才精准招引,建设内陆开放枢纽的人才高地。

    一是加力加码人才招引。依托义乌小商品城设立高层次人才平台,平台与商户之间建立完善“1+N”的招引留用机制,形成行之有效的专业人才招引计划及目标,为人才的居住、生活、工作提供更好的环境。

二是筹建人才培训平台,基于新时期新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才培训。结合义乌强劲的传统外贸和制造业实力,培养助力跨境电商快速崛起的专业性、创新性人才。建设应用型跨境电商人才培训服务中心,配套电脑、摄影、美工、电子商务等培训教室,为传统商户及青年群体提供免费、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服务。与高校合作,形成“课程植入+技能强训+顶岗实训+品质就业”的应用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义乌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人才困局。

    (三)充分发挥义乌小商品市场功能,提高本地产品设计能力、产业互联网治理能力、创新发展能力,助力小商品经济竞争力提升。

    一是与国内高校院所合作建立小商品设计领域的研究院。利用一线市场的先发优势,提升以设计为导向的产品研发能力。通过培训、技术合作等方式提高义乌商户产品自主设计能力和产品竞争力,转变价格战的市场竞争心态,寻找高价值链蓝海,主动投入产品研发设计,在功能和外观上提升产品价值。

    二是发挥市场功能,建立符合小商品特征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围绕市场前端,将设计、模具、生产、包装、物流等小商品经济的产业链供应链进行数字化整合,充分发挥义乌商军面向市场的小商品价值链整合提升优势,提高协作效率、降低全链条成本、提升产品全球竞争力。

    三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提升义乌小商品的创新能力。以市场变化为标尺,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助力设计、生产、商业模式推陈出新,构建现代科创体系和产业体系,提升义乌小商品在产品、销售、服务等层面的竞争力。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窗口,为义乌小商品经济传递变化信号,将义乌打造成为中国小商品市场高地和创新高地,提升中国小商品经济竞争力,带动中国小商品经济向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