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策】推动社区党建与治理“双网融合”的探索、短板及优化对策

    2020年,衢州市出台了全国首部网格化治理地方法规《衢州市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条例》。成了全国首部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地方性法规。通过立法指导城乡基层治理工作,为网格治理在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上,落实上级政策、服务群众民生、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衢州通过立法制规把党的政治引领优势转化为网格治理优势,实现网格管理的“党建+治理”深度融合,衢州基层社会治理的品牌效应正在逐步显现,通过建机制、强队伍,网格工作成效日渐显现。

    但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党建统领社区网格智治难以根除“碎片化”困境,政府资源的预算压力、社会资源的不稳定性、市场资源的营利倾向相叠加,导致社区资源缺乏稳定性,要素瓶颈制约依然明显,此外,部分社区负担依然繁重。

    对此,刘开君,沈费伟,陈怡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进一步在“统”字上下功夫,构建“一个口子管社区”的网格智治格局。

    一是统筹部门职能。各级组织部门牵头,以“红色根脉强基工程”为抓手,在镇街加挂“社区治理办”牌子,整合政法、宣传、发改、民政、卫键、教育等部门涉社区职能,构建“一个口子管社区”的党建统领网格智治格局。二是建立项目准入机制。坚持组织部门“一个口子管政策、一个口子管项目、一个口子管资金”,对进村入社项目采取准入措施。三是推广党建联盟。深化“契约化”“驻村(社)指导员”“村(社)企结对”等做法,全域建设社区党建联盟,推动政府、市场、社会资源在社区整合。四是加强执行监督。党委政府内设督查机构要加强执行监督,同时不搞“一刀切”,以免党建统领网格智治走形变样。

    2.进一步在“融”字上下功夫,持续增强党建统领网格智治的整体合力。

    一是强化镇街节点功能。组织部门和改革部门牵头,探索“部门事项下基层”过筛机制,强化镇街节点功能,对各条线政策进行转换形成综合性政策指令后,再传达社区贯彻落实,不得把部门事项简单下派。二是激发社区自治活力。以组织部门推进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治理党建为契机,开展社区营造,建立“爱心基金”和“爱心食堂”,重塑社区共同体。推广“支部建在小区上”“网格驿站”等,逐步实现小区党支部与业委会交叉任职。探索老旧小区  “准公共物业”和“准集体经济”模式。三是做实三级网格。组织部门和政法部门牵头,整合各部门涉及社区治理的资金和项目,协调推进兼职网格员运行模式,另行大规模聘请专职网格员,做实三级党建统领网格智治基本单元。

    3.进一步在“通”字上下功夫,持续再造“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制度体系。

    一是深化权责清单制度。组织部门牵头,动态更新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网格三级权责清单,明确各级事权责任。二是分类健全闭环机制。各级改革部门牵头,坚持从上向下与从下向上相结合,分类建立事项处置闭环机制,明确接单、派单、交办、反馈等环节的规则、权限与时限。整合网信部门“瞭望哨”体系,制定“吹哨”清单,明确“吹哨”事项、时间和人员。三是完善费随事走机制。财政部门完善转移支付规则,禁止滥用属地原则,部门向乡镇(街道)、村(社区)转移事项,必须同步转移经费,职能部门不得越权干预基层扩编扩人。

    4.进一步在“数”字上下功夫,持续推动数字治理向智慧治理转变。

    一是开展平台专项治理。党委政府督查机构会同改革部门,完善准入和清退制度,定期清理功能重复、使用率偏低的平台。各级平台必须在“浙里办”框架体系内再设计。二是多级联动开发平台。增强省、市、县、镇四级联动,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加快推动“1612”体系和“141”体系从技术、业务、数据、规则、资源等维度衔接贯通,不把台账制作、平台建设、数据跑量作为评价依据。三是提升数字平台智慧功能。大数据部门要优化算法规则,加强社区治理平台数据归集、运算、分析、预判、存储、查询功能,完善三端便捷操作,推动数字平台迭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