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论】锻炼身体的地方难找?官方工作方案来了!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印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启动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与城乡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与人口要素相匹配的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常住人口20万以上的县级行政区域至少建有一个公共体育场,或田径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公共体育馆(以下简称五个一),乡镇(街道)全民健身场地器材短板得到补齐,行政村(社区)等公共场所全民健身器材进一步优化提升,健身步道、体育公园、户外运动设施等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大幅增加。以健身设施为依托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更加普及,公共健身设施服务水平和使用效益进一步提升,基本实现数字化管理,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提升行动成为新时代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新品牌。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全民健身已成为当下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全民健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促进国民体质的提高,同时也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但与此同时“锻炼身体找不到地方”也成为了许多健身运动爱好者发愁的问题,小李一听到锻炼身体这个话题,就向小编发起了牢骚:“我很喜欢在下班以后去锻炼身体,但小区里的休闲健身区每天晚上都人满为患,去公园里夜跑也不是特别的安全,由于人比较多,很担心撞到其他人,去专业的健身场馆又有点囊中羞涩,球类运动呢有时候也很难凑足人手,想锻炼身体真难啊”。随着“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的开展,小李的问题应该会得以解决。

    除了新增加健身场地以外,还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锻炼身体找不到地方”的问题呢?

    将现有的健身场地对社会公众开放或许一种有益的探索。以杭州市为例,据《人名日报》报道,从2022年7月开始,杭州在浙江率先推进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2023年2月底开始,杭州具备开放条件的公办中小学校体育场地(馆)实行“全面开放,应开尽开”,加上已经对外开放的杭州亚运会比赛场馆,杭州公共运动空间持续扩大。同时,校园健身数字系统也进行了升级,支持人脸识别、市民卡、二维码等多种核验方式,既方便不同年龄段的市民,也优化了管理模式。不少中小学校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健身需求,甚至还特意增加了许多运动器材和相关配套设备。

    但开放学校的体育场地,对体育场地的管理能力是个考验,也可能会让学校和师生面临一些风险,如何让好事变得更好?

    第一需要确定场地的开放时间,例如晚上、周末或假期等,这应该与学校的教学和师生需求相协调,以确保使用时间和空间上的便利。第二需要确定场地的使用规则,以确保体育场馆的使用安全和秩序,排除因体育场地开放可能引发的社会风险。第三需要加强宣传推广,学校需要积极宣传向公众开放体育场馆的信息,同时建立相关的社群团体,共同维护体育场馆的使用秩序。第四可以建立合作关系,学校可以与当地社区、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进一步优化场馆资源的配置方式。最后学校需要进行定期评估,了解向公众开放体育场馆的成效,比如收集使用者的反馈意见、统计使用人数、评估场馆设施的损坏程度等等,以此来提升体育场馆的管理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