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论】共富村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基于浙江省100个共富村的调查研究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现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共同富裕离不开乡村的富裕,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自党的十八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国家和地方先后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政策文件,从中央顶层设计和地方政策安排两大角度为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供有力支撑。在中央与省级层面制度规范的指引下,乡村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受制于资源禀赋和区域差异,仍然面临着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挑战,具体体现在发展质量不高、发展动力不足、发展结构不优等方面。站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推动资源禀赋各异的乡村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乡村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难题,也是推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进程中所必须要面对的考验。

 

    近年来,共富村高质量发展成为浙江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和提升省域现代化水平的新途径和新方式。2022年4月,浙江省财政厅结合省内农村发展实际,出台《关于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支持打造共富村试点工作的通知》,支持打造100个共富村试点。各个地级市在省政府指导下也进行了共富村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尝试,其中涌现出的“下姜模式”“余村模式”等为浙江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浙江经验。

现阶段共富村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类型

    从发展、分配、保障三个维度的分析框架出发,本研究采取半结构式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的方法,于2021年12月至2023年1月期间对浙江省100个共富村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结合共富村发展特点,运用类型学方法,总结提炼出资源特色型、人才驱动型、技术主导型、区位优势型、联创联建型五大共富村实践类型。

    资源特色型共富村

    资源特色型共富村是指村庄立足于自身实际,以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和政治资源等特色资源的整合、转化与利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类型。该实践类型强调村庄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在有效整合特色资源的基础上,化资源为资产 ,推进产业发展,并合理规划资源利用,进而助推村庄走向振兴与共富。

    人才驱动型共富村

    人才驱动型共富村是指村庄依靠村干部、乡贤、城归青年、农业科技人员等乡村本土人才和外来人才的力量,引领村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类型。该实践类型注重以优质人才的引育为村庄发展汇聚人才资源,并强调通过落实人才保障形成人才助力常态化与长效化的发展格局,以此实现乡村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富裕。

    技术主导型共富村

    技术主导型共富村是指将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5G等信息技术作为村庄发展主导要素的实践类型。该实践类型强调以技术赋能乡村五位一体建设,从而以开放透明、共享共治、自由平等、互动协同的技术优势价值,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数字化发展的目标。

    区位优势型共富村

    区位优势型共富村是指村庄依托空间资源禀赋,巧妙地将市场、资源、交通、经济区位要素发展为自身最佳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的实践类型。为实现区位优势纵深发展、资源要素有效集聚的长远目标,共富村需将着眼点置于区位要素的挖掘、利用与整合,并通过打造村村协作新格局和城乡融合发展新样态,进一步为村庄发展提供持续生机。

    联创联建型共富村

    联创联建型共富村是指多个村庄依托主体共建、资源共享等方式实现个体力量的整合,进而构建强大发展共同体、释放规模经济利益,最终实现互利共赢的实践类型。该类型村庄需在充分把握村庄经济实力、区位特征等条件的基础之上选择合作对象,贯彻落实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理念,进而实现村庄可持续深入发展。

共富村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性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尽管现阶段共富村高质量发展已经取得重大成效,但仍有许多共富村在发展的速度、质量、结构等方面面临多重现实挑战。

    发展维度:业态发展缓慢,精神培育不足

    一方面,业态发展缓慢。部分共富村受资源要素短缺的限制,产业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同时,部分共富村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往往存在主体产业链带动不起来,农产品生产自给自足等问题,无法通过完整产业链实现大幅创收。

    另一方面,精神培育不足。部分共富村仍面临年轻人很少愿意回来的难题,容易陷入村民地缘意识较为薄弱的尴尬境地,村庄认同感培育亟待加强。此外,部分共富村村民道德素养有待提高,对制度、政策不了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仍需重点推进。

    分配维度:财富收入分化,收益分配失衡

    一方面,财富收入分化。部分共富村在面临“土地闲置”等资源资产闲置难题的同时,也因劳动力基础薄弱衍生“剩余劳动力、低收入农户就业困难”等问题,进而加剧农村低收入农户和经济大户收入不平等的矛盾,导致村民整体的财产性及劳动收入难以有效提高。

    另一方面,收益分配失衡。受村庄集体经济发展缓慢以及刚性分配制度缺位的掣肘,在分配比例与增长速率两方面,共富村的集体经济与个体收入仍存有矛盾。集体收入往往都用来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及日常开支,并没有分配到村民,集体经济分配是以分红的形式给到村民但数额不大。

    保障维度:宜居环境欠佳,权益保障滞后

    一方面,宜居环境欠佳。部分共富村在致力于发展村庄产业的过程中,时常忽视村庄人居环境的整治。村庄内“渔具乱堆放”“公厕全覆盖进度慢”等系列问题的出现,都直接影响着村庄环境的改善,致使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另一方面,权益保障滞后。村庄所推行的基本权利保障措施通常忽视对村民民主参与意识的调动,存在“部分老年村民不愿主动参与到村庄治理中”等现象,进而难以充分维护村民的政治权益。同时,部分共富村经济与文化层面的保障体系也亟待完善,缺乏统一规范的分配制度,进而难以切实增进乡村民生福祉。

    促进共富村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

    发展维度:大力夯实经济基础,稳固筑牢精神根基

    一方面,助推产业发展,壮大乡村经济。经济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而乡村产业的发展亦是实现乡村物质富裕的关键。通过开展多方合作,激活发展动力,技术赋能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实施品牌战略,强化特色引领三方面入手,增添村庄发展动力、优化产业结构、为产业发展注入生命力。

    另一方面,加强精神建设,促进乡风文明。满足人民对优质精神文化资源的需求是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通过传承优秀文化,厚植文化底蕴,巧用文化载体,营造文化空间,开展宣传教育,焕发文明新象等手段推进村庄文化振兴,提升村庄精神富裕指数,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分配维度:稳步推进财富分配,有效衔接强村富民

    一方面,拓宽增收渠道,缩小收入差距。采取多种手段保障农民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带动农民收入实现整体提升和比例优化。通过创设共富工坊,增设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创造灵活收入,实现村企协作,完善要素分配等手段,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致富,实现灵活就业,有效优化村民收入比例。

    另一方面,完善分配制度,实现强村富民。以优化分配结构为重要驱动力量推进强村富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阶段性任务。通过调整分配理念,达成公平共识,强化制度保障,平衡分配比率,巧用分配机制,活化集体增收等措施,进一步规范财富积累机制、落实集体经济的多渠道分配,实现强村富民。

    保障维度:全面完善社会保障,着力提升服务水平

    一方面,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增进广大村民福祉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与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保障与提升直接相关。通过动员全民参与,发挥主体作用,互鉴成功经验,实现整治目标,融入现代技术,打造宜居乡村等措施凝聚村民力量改善村容村貌,实现村庄环境的分类整治,提升村民生活品质。

    另一方面,健全保障体系,维护农民权益。保障农民权益,是习近平“三农”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民权益主要包括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权益三方面内容。要通过畅通参与渠道,落实政治民主,深化土地改革,确保经济收益,完善文化机制,保障文化权益,进而提升农民权益保护质量,保障农民共享发展红利,让村民得以享受优质文化服务。


    感谢“策论中国”参赛团队:杭州师范大学《共富村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基于浙江省100个共富村的调查研究》团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