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论】杭州亚残运会助力无障碍环境建设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残疾人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文明城市的主要标志。其为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伤病等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提供重要保障。而杭州亚残运会的举办,不仅是激发杭州建设‘无碍’城市推动‘有爱’社会的宝贵契机,也是展现这座城市温度的重要窗口。

    为给参赛人员打造更加安全、温馨、舒适的无障碍环境,杭州亚残运会在竞赛场馆安装了带有盲文按键的电梯、“听声辨位”的无障碍洗手间、导盲犬休息的特别区域;在亚残运会运动员村和淳安分村提供1100个无障碍床位,设置分级中心、辅助器具维修中心等配套服务功能区,并配备轮椅就餐区、爱心就餐区等餐饮设施和服务。此外,借亚残运会“东风”,近年来,杭州全市提升城市道路75条段、盲道3000多公里、缘石坡道2.9万处、城市人行天桥地道50座、无障碍公厕1600余座、公交站台3500余处,设立380个手语无障碍服务点,推出380辆手语无障碍巡游出租车,打造了以西湖、良渚、运河等世界文化遗产为主的5条无障碍旅游线路。“我参加过许多残疾人运动会,我认为杭州亚残运会将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整个城市的变化。”亚残奥委员会主席马吉德·拉什德赞扬了杭州为做好残疾人生活保障所付出的努力。

    事实上,早在1986 年 7月,国务院责成原国家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同编制了我国第一部《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试行)》。1990 年,进一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召开更是极大提升了我国城市无障碍环境意识。2008年 3月,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作为规划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文件对无障碍环境建设及其组织领导作了详细规定和说明。2008年4月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逐步完善无障碍设施,推进信息交流无障碍,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无障碍环境。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无障碍环境建设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加强监督管理”。而2023年9月1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正式实施,更是过去几十年无障碍事业持续进步的里程碑,是无障碍环境建设响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未来,为进一步打造无障碍环境建设,或可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第一,营造关心与尊重特殊群体的社会氛围,推动软环境改善。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平等包容友善的道德品质,通过积极推进融合教育,广泛开展无障碍服务宣传活动,在观念层面形成保障特殊群体权利的平等共生社会。

    第二,明晰无障碍环境建设主体职责,完善多元协助机制。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主体的参与和支持。目前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已经基本形成政府主导,市场、社会和个人等多元主体共建共享的格局。因此,政府各部门应发挥统筹规划作用,明确各部门权责,将其纳入各项建设事业中;加强企业研发投入,加大无障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力度,推动市场产品和服务质量优化;培育完善无障碍的学术团体、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群体等,积极推动残疾人参与到无障碍环境建设和监督中,提出切实、管用、好用的意见和建议,为推动无障碍服务完善提供支持。

    第三,强化数字赋能无障碍设施建设规划。目前城市“规建管”的智慧平台中还没有看到无障碍设施统计、采集、大数据可视化等工作。依托大数据平台,开放无障碍设施更新展示窗口,建立与公众的联系,促进公众参与和监督,完善无障碍设施认证与评估系统,为设施改造工作的登记录入提供操作性指导,促进数据库标准化,是全面统筹改造工作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