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论】泗水县“乡村合伙人”助推乡村人才-产业联动的机制探究

    泗水县是山东省济宁市辖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泰沂山区南麓。泗水县的区位优势明显,位于山东省中南部、济宁市和枣庄市的中间位置,处在济宁市、济南市、泰安市、枣庄市、临沂市等五城市的辐射中心。截至2022年末,泗水县常住人口为53.48万人。南宋思想家、诗人朱熹最著名的诗句,或许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首题为《春日》的名篇描写的正是泗水之滨的风景。山东济宁泗水县是儒家文化重要发源地,朱文公在风和日丽的春天畅游于泗水之滨,感叹“无边光景一时新”,挥笔赋诗,写下了千古名句。

    泗水县是山区县,也曾是劳务输出大县,受制于农业为主导的县域经济,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一度流失。泗水县积极探索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形成了泗水的 “乡村振兴合伙人”创新模式。通过搭平台、做配套、强服务,探索形成“政府引导+平台支持+市场运作+和谐发展”的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模式和“利益联结+晋升激励+制度约束”的乡村振兴“合伙人”运行模式,以聚才蓄水之功实现人才产业联动,打开了乡村振兴新局面。

    2018年8月,山东省政府出台《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若干措施》,提出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9月,济宁市政府规划在泗水县龙湾湖畔周边 18 个村庄开始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次年8月,泗水县龙湾湖示范区获批创建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10月,在泗水县内召开《济宁市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管理办法》发布会及现场观摩会。明确指出乡村振兴合伙人是指“在现代生态农业、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流通等领域,采取资金合作、技术入股、专业服务等形式,与招募村一对一展开结对合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海内外企业家、创业者等各类人才。”第一次比较完整、系统地对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的背景、内容、要素作了科学的归纳。中佳海蓝集团董事长侯晓晨是返乡“泗郎”中的一员,投资创办了“尼山鹿鸣”田园综合项目。项目总投资约5.76亿元,盘活了鹿鸣村闲置抛荒的1000余亩土地,打造现代科技农业、康养休闲等农文旅融合特色产业。泗水县形成了“政府支持+平台孵化+市场运作”的“乡村振兴合伙人”运行机制,明确了资金合作、技术入股、专业服务三类合伙模式。目前,全县已招募合伙人280人,孵化项目136个,带动就业7500余人,吸引投资7.1亿元。

    回顾泗水发展历程,不难看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关键在于人产融合。通过几年的探索,泗水在实践中找到了适合当地自然禀赋和劳动类型的特色农业之路。泗水县以龙湾湖示范区为载体,以乡村振兴合伙人为重点,打造乡村人才的良好生态;以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为目标,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探索形成了一条颇具山区特色的乡村振兴泗水发展路径。

强化政策引领,持续优化乡村人才发展环境

    建立高效的运行协调机制。坚持党建引领,成立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构建起主要领导亲自抓、县委副书记靠上抓、集成改革领导小组具体抓的模式。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实行专家顾问咨询制度,邀请高校知名专家对合伙人模式进行全程评估跟踪。完善合伙人模式政策体系。对合伙人在项目报批、土地流转、资金补助、信贷扶持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成立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工作领导小组,高标准打造县级乡村振兴工作站,积极为招募村收集整理发布招募合伙人信息,为乡村振兴合伙人提供量身定制的全方位服务。积极协助招募村与乡村振兴合伙人进行对接商洽,签订合作协议;指导招募村与乡村振兴合伙人开展合作。

    在试点片区成功的基础上,坚持以点带面,发挥乡村振兴延伸效应,吸纳返乡创业人士通过创办企业的方式加入“乡村振兴合伙人”队伍,以股份制形式吸引更多合伙人,围绕田园乡村、特色产业,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提供知识技术入股合伙方式,吸纳各类专家学者、技术能手加入合伙人队伍,帮助解决乡村产业升级、农业成果转化等技术难题,为乡村发展带来专业知识、先进技术。搭建合伙人招募平台,设立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联络站,鼓励泗水籍在外成功人士发挥自身资源和人脉优势,以协助招商的形式助力家乡发展。深化校地合作,建立高校乡村振兴工作站,吸纳高校师生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

建立规则导向的约束监督机制

    首先科学设立准入筛选机制。合伙人平台的项目招募标准会影响团队与项目的整体质量和推进效率,应该遵循广泛发动、精准纳入原则,做好合伙人的资格评估、审查与筛选工作。其次建立健全合伙人流动晋升机制。通过把合伙人设置为基础合伙人、成长合伙人、核心合伙人三级,可以逐级考核晋升。核心合伙人可成为平台的股东,参与平台所有业务的分红。因此随着考核晋升,合伙人从参与者变身为管理者,收益增加、主动性增强。平台还可以根据合伙人的考核情况,通过政府授予其荣誉村长、荣誉村民、爱心助学、返乡创业优秀青年等社会荣誉,让合伙人不仅事业在乡村,情怀也融入乡村,从事业到心灵都在乡村扎下根来。最后逐步完善考核退出机制。不能适应乡村业态、不遵守合伙人运营规则、无法推动乡村振兴的合伙人会被逐级清退,严重者强制退出。

    合伙人内部坚持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营模式,平台内部要积极共享技术、渠道与知识等资源,共同致力于乡村发展,在市场化运作过程中,注意遵循市场规律,谨慎经营,共同规避市场风险。在合伙人外部,政府充分发挥协调保障作用,通过经济补偿、重新安置等方式给予村民安抚,通过广泛政策宣传,促进村民对合伙人模式的理解。突出群众致富、村集体增收,推动村集体、农户、合伙人结成紧密利益共同体。可根据情况发展采取不同的合作形式,提高村民参与合伙人模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让村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

以人才振兴推动产业振兴

    培育特色产业,夯实乡村振兴根基。基于当地优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多业态融合发展新格局。以泗水虎咬瓜为例,以甘薯全产业链条培育为抓手,建立“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机制,构建形成“种苗繁育、绿色种植、保鲜储存、精深加工、品牌营销、文化休闲”的全产业发展链条,与此对应,秉持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的原则,每个产业链条上都有专长的合伙人进行开发经营,真正形成人才-产业联动的局面。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民宿+”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以文旅研学产业、甘薯产业作为突破点,构建起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以产业振兴带来的资源优势和发展红利为支撑,进一步引贤纳贤、留贤固贤,提升合伙人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乡村产业振兴的同时,提升乡村合伙人、政府、乡村在社会资本体系的协同优势,发挥人才嵌入作用,构建乡村人-产协调共进新格局。进一步筑牢“合伙人招合伙人、合伙人招项目、项目招合伙人、项目衍生项目”的“结网拓圈”式的可持续性人才产业联动格局。



    感谢“策论中国”参赛团队:山东大学《“梧桐引凤,山乡焕颜”——“乡村合伙人”助推乡村人才-产业联动的机制探究》团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