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策】如何在“三个一号工程”牵引下更高水平推进山海协作

    山海协作是“八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造经略海洋实践先行区的重要举措。去年是“山海协作”工程实施20周年后的开局之年,也是省委提出实施创新、改革、开放三大领域三个“一号工程”的关键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如何在三个“一号工程”的牵引下,更高水平推进山海协作,创新发展机制,营造更优环境,实现山海互济、共富发展,对于为解决我国沿海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提供浙江样本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省目前在山海协作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山海协作政策体系需进一步优化,落细落实仍有较大空间;山海协作工作体系需进一步深化,特色产业经济平台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山海协作评价体系需进一步完善,生态服务价值指标需进一步增加等。

    对此,王志文等专家提出了高水平推进山海协作的对策建议:

    (一)开放提升,在区域发展中推动山海协作,不断迭代政策体系,夯实山海协作压舱石

    一是提高山海协作战略谋划高度。将“山海协作”工程与“三个一号”工程、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海洋强省建设等共同统筹部署。“山海协作”模式由“以海带陆”向“陆海双向”山海互济演进;“山海协作”重点由“产业扶持、项目驱动”向“人才培育、技术创新”转变;“山海协作”视野以省内“山海协作”循环为主,国内东西部“山海协作”循环为辅,两个维度共同发力,破解发展的瓶颈,为高水平推进“山海协作”提供方向指引。

    二是建立统一高效政策协调机制。建立更高规格的政策协调小组,解决“一县一策”政策落实不均衡、“产业飞地”空中飞、数字化建设滞后等问题,推进山区26县及6个海岛县工作交流制度改革重塑。深化完善结对双方高层联席会议制度,选派优秀干部到对口帮扶地区任职。组织实施政策成效评价,对实施效果不佳的意见进行调整修订,提高山海协作政策落地性。

    (二)改革攻坚,重点推进生态经济、飞地经济、海洋经济等特色经济建设,丰富山海协作工具箱

    一是以生态经济为突破口,开展特色生态平台建设,助力山海生态价值转化。开展山海生态价值转化。以蓝碳经济与绿色金融的融合发展为突破点,探索开展山区森林资源生态价值、沿海海洋资源蓝碳生态价值的统一核算,加快推进生态资产价值评估体系建设和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实现市场化交易。推动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建设。借鉴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模式,推动26县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启动建设。重点支持淳安建设以水饮料产业为主攻方向的生态产业平台,加快推进三门医药健康产业平台建设,打造丽水、衢州百亿级健康产业集群,实现山海生态经济快速发展。

    二是以飞地经济为着力点,加大“产业飞地”和“保税飞仓”建设,引领“一县一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山海协作“保税飞仓”建设。支持衢州开化、丽水青田等山区26县到宁波梅山、舟山钓梁等地建设“保税飞仓”,探索推广“报关在山区,货物通沿海”通关模式。研究制定“保税飞仓”专项扶持政策,吸引更多的山区县到沿海保税港区开展进出口业务,降低物流环节和成本,形成规模效应,提高山区外贸规模。引导内陆地区制造业向甬舟温台地区布局。充分发挥沿海地区历史围填海区域和海岛的空间优势,通过“产业飞地”模式,引导遂昌金属制品、天台汽车零部件、青田不锈钢、永嘉泵阀、缮云机械装备等制造业向沿海布局,为山区26县布局进制造业提供发展空间。

    三是陆海联动,以海洋经济为发力点,全省域布局海洋经济核心产业,带动山区经济快速发展。加快推进产业链山海协作。深入开展“一岛一功能”海洋经济核心产业布局研究,引导发达地区重点产业链向山区海岛县延链,推动建立长白-小长涂山海岛发展高端船舶修造等核心产业功能布局体系,推动优势资源向优势空间与重点领域集聚,增强海洋产业发展韧性。建设内陆港铁江海联运支点。支持山区26县向海借势,共建航运重要节点,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辐射带动内陆地发展港铁联动、江海联运,打造金华义乌国际贸易内河港,加快丽水青田港江海联运建设,推动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联动发展,更好发挥海洋经济增长极辐射带动作用。

    (三)创新深化,建立“绿地+蓝海”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实施成效,维护山海协作定盘星

    一是建立“绿地+蓝海”评价指标。进一步优化评价考核指标设置,完善《各市山海协作主要工作任务考核评分细则》,增加GEP考核指标,探索开展共同富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系、共同富裕统计监测评价体系等工作,动态发布山区海岛高质量发展年度评估报告。

    二是创新“平台+大脑”评价手段。创新监督考核方式和载体,充分利用数字化改革的成果,加快山海协作信息平台建设,借助应用场景,实现山海协作所涉及的用地用海、财税金融、产业承接、人才互认等事项一网通办,提高信息交互效率,高效助力山海协作成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