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策】打造“家族信托与慈善信托”融合发展的浙江模式

    当前浙江省慈善信托走在全国前列,数量增长迅速,但是80%以上新增慈善信托来源于慈善组织,仅仅满足了慈善组织保值增值需求,未能充分激发高净值人群设立慈善信托热情。具体来看,目前我省慈善信托发展主要面临以下三方面瓶颈:一是高净值人群设立慈善信托热情未充分释放,二是金融机构未能充分重视慈善信托,三是慈善项目与慈善帮扶长期效果不明显。

    对此,苗青等专家在对“家族+慈善信托”创新案例进行分析后,提出下一步提升慈善信托增长极的建议启示:

    一是大力推广家族慈善信托,在帮助高净值人群传承财富的同时,弘扬高净值人群关照社会发展的责任精神。根据2022年胡润百富榜显示,浙江省拥有超过200位亿万富翁,其中大部分是民营高净值人群。由此可见,浙江省的民营高净值人群财富传承需求非常巨大。同时浙江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拥有先行先试的体制机制优势,浙商高净值人群普遍愿意积极参与共同富裕事业,但是缺乏良好的参与途径。如果将家族信托与慈善信托结合,从家族信托中引流慈善资金,将能够为浙江的慈善事业开创一片新天地,打造慈善资源充分涌流的浙江新范式。

    二是推动金融服务行业创新,开创更多优质的混合信托项目,确保高净值人群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打造家族信托+慈善信托混合模式,需要借力财富运维能力出众的金融机构。建议积极争取国有背景信托金融机构(如浙金信托、中建信托、杭州工商信托等)在设立包含慈善信托项目的家族信托之际,给予一定的项目优惠支持,营造金融机构向善文化,引导更多资金导入共同富裕相关金融项目。

    三是优化慈善信托监管服务,推动银保监部门适当降低门槛,吸引更多高净值人士参与。家族信托结合慈善信托是当前我国高净值人群助力共同富裕的创新举措,应当予以鼓励和支持。为保护创新,保护高净值人群助力共同富裕的热情和信心,建议推动银保监部门适当放松对家族信托注册门槛需达到1000万的限制,减少行政审批手续,实现高净值人群财富传承与公益慈善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满足共同富裕“义利并举”的内在要求,助力共同富裕事业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