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可能当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你会觉得这是已经发生多年并接连持续加深的事情,这有必要讨论吗?诚然,如果光光讲媒体一个行业的危局,显然没有必要,毕竟就像移动互联网取代互联网,甚至是手机淘汰小灵通,这是时代的必然,本就没有什么需要唱挽歌的。但是,我们如果把媒体行业看做是整个社会处于连接地位的中枢产业,今天我们看看这一行业在全球的快速的衰落,那就变的很有必要了。
社会需要媒体吗?
媒体行业,在公众认知中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上看,公众认为的电台、报纸甚至是公众号、视频号就是媒体,而广义上看,一切带有媒介特质、能够完成信息传播的都是媒体,高强度的社会连接属性就必然要求媒体在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上高度契合社会发展需要。既然社会发展有所诉求,媒体的功能性当然会一直存在,不过承载这种功能性的介质需要根据需要不停转换而已。
现在全球的带有社会价值的媒体,日子好过吗?答案显然是不好过,而这也和意识形态关系不大,它们大多在商业价值实现上进入了“牢笼”,“宇宙的尽头是带货”就是这种困境最为现实和迫切的表达。
在移动互联网兴起后,人与人的社会组织方式在线上得以重塑,也就造就了媒体的商业价值实现需要重塑。在这方面,机构化的媒体遇到了极大的挑战。看起来,社会越来越不需要媒体,媒体的功能性因为商业价值的缺失,越来越变得离公众生活太远。
为什么中枢产业最易受到冲击?
处在社会商业价值端中枢连接地位的产业,受到技术变革的影响也是最深的。而在商业中,大多技术变革的最初动力往往来自于满足个体(也就是消费者)的直接需求。所以这就造成了一个现实困境,从长远上讲,技术变革对中枢产业的影响最深,但是这些产业却不是最早能感受到的,这一传导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个巨大的“缓冲地带”。这一点我们可以从2014年后,广告行业投放的结构性变化中可以看出来,即使受到冲击,但是相较于形态更新、组织结构相对初期,甚至是简单的个人化社交媒体来讲,传统的媒体机构还是保留了一块“最后的领地”,也就是大型商业机构广告需求所带来的“真金白银”。这也就是我们为何在国内的电视台上在这一段时间内,大家口诛笔伐的保健品广告充斥荧屏等现象背后的根源。
不过,短短几年后,社会对于传统媒体的口诛笔伐不见了,不过背后原因不是这些媒体的改变,而是公众关注度的直线下滑。为什么公众连骂的兴趣都在丧失,这背后既无奈又可笑。因为最终技术变革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完成了布局下沉和网络迭代,传统媒体构筑的网络,在这张大网中的地位逐渐降低甚至大有被取代的趋势,这种取代最初发轫于商业价值的取代,但是因为媒体生来的只有满足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属性,这种取代一定会从商业价值端向社会价值端蔓延。
从这点上讲,长期来看,技术革新一定会杀死传统媒体的价值网络,也就是一些媒体必然会消亡,而一些更适应新技术手段的媒体和社会机构在寻找到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平衡点后,一定会全盘取代其地位,进而衍生出新的格局。
为什么中枢产业最容易受到冲击,显而易见,只有这些产业会受到上下游的集中冲击,而在冲击的过程中,旧王陨落,新王诞生。
我们善于总结教训却从不吸取教训?
难道只有传统的媒体行业或者更狭隘的说只有传统媒体会遭遇上述困境吗?
显然不是,在大多数行业中,我们升级迭代一种产业,总是先有破后有慢慢立,甚至是只破不立。技术的革新永远不会等到社会共识的形成或是传统产业的做好准备才会发生,技术变革往往更像一台贪婪的机器,在大多数传统产业等着、看着、谋划着之时已经就在底层“攻城略地”。
无外乎是媒体这一行业因为处在中枢产业的位置,无非是其除了商业价值还需要社会价值的跃升,显得看空与看多纠缠的时间更久一点,社会的感知度更为明显一些。毕竟,在公众很多没有看到的角落中,有些产业的衰亡,连留下一道背影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接下来,我们是选择抱残守缺?还是真正放下心态、放低姿态迎接未来?聪明的人、聪明的企业,早就已经做出了选择。
本文为粉丝天目山投稿,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