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保障性住房是伪命题吗?

    又到一年毕业季,数据显示,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人,应届毕业生迈向社会,住房是首要问题。前面的微评,我们谈论过商品房,本期微评就来讲讲保障性住房那些事儿。


    01 保障性住房为谁建

    随着房地产市场发展,我国的商品房和保障房“双轮驱动”一长一短,保障性住房建设相对滞后,在住房供给中占比偏低。2023年8月,《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尽快补齐保障性住房建设短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三大工程”之一。2024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拟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未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

    从政策和金融举措来看,保障性住房在走“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路子,在推动已建成商品房去库存的同时,保障工薪阶层住房需求,一举两得。说到保障性住房,首先明确一个概念,这里讲的保障性住房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保障性出售房,包括前期的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房以及未来的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另一类是保障性租房,典型代表是各类人才公寓。

    保障性住房为谁而建?应该看到,保障性住房兴起是城市化进程衍生品,城市发展带来大批务工人员、青年人、工薪阶层以及科技人才、教师、医生等高知群体,也就是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价格或租金有上限的住房,既能留人,同时也展现城市温度。

    有人说,保障性住房是伪命题。事实上,这个概念确实只适用于一二线城市,或者省会城市,但对于人口净流出的三四线城市,正常商品房价格低且供过于求,库存去化率低,也就压根没有保障房一说,比如曾经网红一时的“鹤岗房价白菜价”,没有产业支撑,没有优质教育医疗交通等资源,再加上就业机会少,工资水平低,人口外流严重的三四线城市,或许终将面临房价“鹤岗化”局面。

    02 保障性住房怎么建

    保障性住房怎么建?不妨先来看看国外样板,新加坡因合理公共住房政策被公认为世界宜居地,以“组屋”为代表的保障性住房在市场房屋供给总量中占绝对比例。这首先得益于新加坡土地制度,不仅土地价格便宜,且政府出于公共目的可以强制征地,有利于发展非营利性“组屋计划”;其次是私人住宅和公寓是少数人的选择,不会影响整体房价,同时组屋质量不比商品房差且干净卫生;再次是政府按需建设,对房屋供应量把控到位,且政府组屋、私人公寓等各类型房屋交错分布在同一区块,避免公共住房沦为贫民窟;最后,政府会提供各类住房补贴助力符合要求的家庭购房,真正实现“全民居者有其屋”理念。

    我国保障性住房主要是保租房和配售型住房,青年人对租房安全性、通勤时间与租金等有更高要求,倾向于追求品质生活,常规模式有政府打造人才公寓、企业量身定制员工公寓。配售型住房一般集中建设或在商品房项目中配建,今年3月,福州双龙新居开放申购,成为全国首个国开行专项贷款支持、新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

    上海保障房用地主要集中在外环外区域,比如松江和嘉定,且明确规定共有产权房不得出租、出借,同时构建完善“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比如由市场租赁房升级改造成公寓;闲置旧厂房变身长租公寓;与优质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合作;东航为员工建造保租房;还有改善市区老旧小区老年家庭居住的趸租模式,以小换大,双向奔赴。

    广州保障性住房以租赁住房为主,重点通过安置区和产业区配建、“工改租、商改租”等渠道筹建,争取财政补助资金支持,加大信贷支持和债券支持,比如广州某社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推出集体宿舍型住房。一线大城市公租房和共有产权房占比很小,很难说,这不是为了保住高房价做出的选择。倒是深圳精装保障房“华章新筑”,是全国首个混凝土模块化高层建筑,拼出了中国未来“样板间”。

    杭州保障性租赁住房通过国际赛事用房改造,比如由亚运会交通保障人员住宿点改造的钱塘蓝领公寓,公寓出租率达97%,产业工人占比达89%;亚运村媒体村改造的人才公寓,以及临平“胡桥模式”,由农民安置房集中收储转化而来。保障性出售住房有早年的经济适用房和近年的共有产权房,据报道,2023年杭州已推出7223套配售型保障房,比如杭州亚运村人才共有产权房,购买门槛仅20多万,极大降低人才留杭工作、生活成本。杭州推出不少配售型保障房,依然无法撬动房地产市场杠杆,楼市行情不乐观,购房者缩减预算。

    03 保障性住房好好住

    近些年,政府为了引进人才出台保障性住房政策。据报道,2024年以来,各地正在加快推进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截至6月份,全国已有65个城市报送2024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和项目。

    保障性租房优势是租金低,流动性强,但也存在问题,首要问题是如果长期租住保障性住房,是否享受同地段同等配套服务,最典型的就是学区资源。反过来说,保租房长租也能享受同等资源,那同地段商品房优势不再突出,会影响商品房租赁市场。当然,这可以跟优质市场化项目合作,拓宽商品房租赁市场,毕竟不同于政府完全兜底的公租房,保障性租房政策支持下有较大市场操作空间。

    从这点看,商品房和保障房也是矛盾体。保障性住房吸引大批刚需购房者,购买者只要符合条件就会申请,随着保障性住房越建越多,早晚都能轮到。刚需群体数量稳定,如大量涌向保障房,必会蚕食周边商品房购买力,对区域内新房和二手房定价产生极大影响。所以坚持“以需定建”应是保障房建设原则,如供给过剩依法收回已批未建土地,盘活利用闲置土地和房屋,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同时尽量选择配套设施健全区域,有利于实现职住平衡。

    从居住属性来看,保障房优势明显,但从长远来看,保障房失去投资属性,纯属于消费品。比如共有产权房住房承购人和政府的产权份额比例问题,虽然只需支付很少一部分费用就可入住,但后续上市交易需购回政府所持份额再加上折旧费。配售型住房更是封闭管理,不得上市交易,退出后由政府结合住房折旧、房款利息确定回购价,按这个逻辑,进入这个市场就是房子贬值的开始。

    保障性住房是伪命题吗?简而言之,保障性住房是经济发达城市的留人必需品,其他县城无所谓保障房概念。保障房和商品房各有使命,“让市场归市场,让保障归保障”,共同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