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论】传承与发展,杭州老字号插上“腾飞的翅膀”

    6月21日,《杭州老字号传承与发展条例》新闻发布会召开。《条例》于7月1日起施行,这也是全国省会城市中第一部关于规范老字号认定、促进其传承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根据《条例》的界定,“杭州老字号”是指创立时间较早、杭州地域文化特征鲜明、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并依照法定程序认定的字号。此外,符合以下四点的注册商标可以申报杭州老字号:(一)从创立或者准予注册时起已满四十年;(二)具有鲜明的杭州地域文化特征;(三)面向居民生活提供经济、文化价值较高的产品或者服务;(四)在所属行业或者领域具有代表性,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

    此外,《条例》不仅涉及对于“杭州老字号”的认定和监管,也包含了对于传统技艺传承人、技术骨干人员的培养制度,对于杭州老字号特色建筑、老店铺、老厂区的保护和管理,对于展示馆、博物馆、传习馆等的建设开发,以及有关自主创新能力和数字化改造等相关内容。积极开展“杭州老字号”的认定和管理工作,有助于保障传统技艺传承、推动老字号扩容提质。遵循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相结合的原则,目前,杭州拥有市级老字号品牌156个,省级老字号品牌177个,中华老字号品牌42个。其中,世界人类非遗项目3项,国家级13项,省级非遗20项。接下来,市商务局将依托国家级老字号国潮数字产业园等载体,联动电商、金融、融媒、高校、智库等优质资源,打造一批老字号产业集聚区,吸引杭州及全国优质老字号企业入驻。

    为进一步深入老字号高质量发展,未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因时制宜地分阶段发展老字号。尽管老字号大多享有较高信誉且在消费者心中认同度较高,但受限于市场大环境变化以及技术与管理滞后等因素,老字号发展过程中也会符合企业成长理论的相关规律,出现蓬勃发展和陷入瓶颈的分异表现。因此,在老字号发展的不同阶段,应对其进行差异化经营。对于依旧处于向上发展期的老字号而言,其可以依托规模优势,以较低的生产成本、较高的抗风险能力以及较强的客户需求响应能力保证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持续成长。此外,这类企业大多有较高的创新内在驱动力。但对于进入衰退期的老字号而言,其资金和品牌实力都较弱,更加需要通过创新环境改革,提升政务政策环境强化政府外生性助力作用,如支持老字号企业与院校合作共建,鼓励培养工匠精神,激活保护与传承,推动协同、持续的创新等。

    第二,因地制宜地分区域发展老字号。受历史传统文化、区域经济条件、交通便利程度、城市发展格局调整等多种因素影响,老字号的建设与空间格局分布会呈现出显著差异。一方面,应该立足老字号企业在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与差距,实行差别化支持、差异化发展策略。充分挖掘老字号所在区域的历史文化内容,营造组合式品牌价值,或可通过数字改造打破空间格局制约,进一步拓展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在老字号企业高密度区域,打造中华老字号特色商业街区,形成特色老字号产品与服务的规模集聚效应。例如日本东京站就将多家拉面店集聚在一个地下美食街区内,不仅便于消费者在短距离内实现高效的比较选择,也提升了各个品牌的影响力,有助于老字号的长远发展。

    第三,因类制宜地分品类发展老字号。2017年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将中华老字号分为食品加工、餐饮住宿、零售、医药、工艺美术、居民服务、加工制造七大类型。不同类型的老字号不仅呈现出不同的时空分布特征,在品牌的保护和经营也有不同侧重。食品加工类老字号应注重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的传统工艺和口味得以传承,同时通过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物流体系提升效率和市场覆盖率。餐饮住宿类老字号则需要强调服务质量和顾客体验,保持传统菜品和服务特色,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线上推广和预订服务。零售类老字号应关注商品的独特性和文化内涵,防止仿冒和侵权行为。医药类老字号需要严格遵守药品生产和销售的法规,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工艺美术类老字号应积极举办展览和参与国际艺术节,提升品牌的艺术价值和市场认可度,同时防止工艺技术和设计被盗用。居民服务类老字号可以通过多元化服务项目和社区活动,增强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和客户粘性。加工制造类老字号可以通过技术升级和产业链整合,提升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