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突然丧失想象力热情?

    失去想象力热情,背后是恐慌在蔓延,一定也有人在利用这种恐慌。

    百万漕工 比比皆是

    “萝卜快跑”武汉跑了起来,如果放在前些年,社会上的舆论场内又会是一幅什么“光景”呢?想必一定是期待值拉满,惊叹无人驾驶技术终于大规模在千万级人口城市落地,进而就会有其他创业团队跟风入局新赛道……

    可如今,“萝卜快跑”在社会舆论场内又是什么样的形象呢?很少有人再惊叹于无人驾驶上路,很少有人再对取代人工爆发极大的热情,甚至很少有人愿意承认现实……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这句在互联网上讽刺改革推进中的既有利益团体的“烂梗”,一遍遍被重复搬到如今的无人驾驶网约车上,而这背后,到底谁才是漕工呢?况且这根本不是无人驾驶技术在交通行业的第一次大规模商用,有心的人可以去现在的大型国内港口看看,无人技术早就在这几年逐渐铺开,有心的人也可以再去如今的矿山开发看看,无人采矿设备和无人驾驶车辆也早就实现了部分商用……

    为什么无人技术进入这些生产环节反而是一片叫好声呢?难道这不是“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吗?可能有人说,无人技术取代的这些生产场景都是危险高、劳动强度大的,技术的进步即使砸了饭碗,但却是必要的。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仔细想想,又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难道网约车行业一天工作时间超过10个小时的司机工作不辛苦吗?显然也不是的。那么,到底谁才是“漕工”?是每天奔波的网约车司机、外卖员?还是背后的商业力量呢?

    取代人工 为何总有阻力?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每一次的机械大量取代人力劳动,总是会引发争论。但是无一例外,技术的进步趋势不可阻挡。

    在现在大家熟悉的某知名企业的“算法推荐”刚刚出现的时候,笔者曾参加过一次全媒体行业的高端峰会讨论,会议期间就有大量媒体的专家学者(包括海外专家)提出:算法推荐替代传统编辑,不可取,理由虽然很多,但是核心的背后诉求就是一个“百万漕工衣食所系”。不过,没过几年,这种讨论已经再也没有了,因为该取代的已经被这家知名平台全部部署完成,并且还获得了惊人的盈利能力。

    同样,“萝卜快跑”的出现后面还有可能出现“土豆快走”、“番薯小跑”……偌大的市场、巨大的成本优势、大资金的加持,这一切都在助推一件事:短途出行市场逐渐要被成本更低的无人驾驶占领。而无人驾驶下一个目标必然会剑指物流行业,成本逐渐高企的货车运输行业必将受到冲击。届时,想必又是一轮社会预期的冲击。

    丧失想象力只能恐惧

    冰冷和无情,不是对普通劳动者的漠不关心;大喊着“百万漕工衣食所系”也未必真的是替劳动者呐喊。

    古代,百万漕工不足虑,真正拿着漕工说事的是背后利益团体,这个道理,现如今依然适用。没有了20%以上的抽成、没有了将人劳动潜力压制到极限的算法,想必钱包首先瘪的一定是某些企业。

    想要坐享其成,就要进入新赛道,而新赛道需要新的投入才能打造出新的优势,可能就这是本轮社会舆论恐慌甚至批评“萝卜快跑”的潜在动力吧?

    而作为我们普通人,就业的压力当然会增大,这不是短期的趋势,而是一个既定的长期趋势。不过,旧的衰亡,新的也会出现,这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不管是普通的企业、个人还是机构,如果面对趋势选择“鸵鸟战术”,那也必然是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我们拥有如此完整的产业链和工业制造能力,显然我们不能像一些国家一样“空心化”,更不可能肆意放大金融工具搞“自欺欺人”,对于一个高强度工业化国家来说,向上爬坡一定是辛苦的,就如之前的英国、美国、日本等,哪个不卷呢?而为了持续保持向上的动力,我们不能丧失想象力,也就是对于新技术普及的极致追求。

    强大不是天上掉下馅饼,而是要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争取而来,对于个人如此,对于整个国家亦是如此。至于如何保障大多数人的利益,那是另外一个话题,发展中解决发展的问题,也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