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房地产:一锤定音!

    对于全国房地产的态度和逻辑已经很明确:居民住房,市场和保障房一个都不能少!

    一、看增量:100万套和4万亿

    10月17日(星期四)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和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负责人介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情况。

    当100万套和4万亿两个数据出来后,不得不说,对于房地产的预期,将会有一锤定音的效果。

    发布会上介绍,通过货币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据调查,全国仅35个大城市待改造规模就有170万套,其他城市也有改造需求。全国城市需要改造的危旧房还有50万套。这次,对条件比较成熟的100万套,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前干、抓紧干。主要采取货币化安置,这更有利于群众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房子,又不用在外过渡,能够直接搬入新居。同时,也有利于消化存量商品房。划重点,这是条件比较成熟的、立马就要做的100万套,后续效果好,明确还可以加码。

    2024年年底前,将“白名单”项目的信贷规模增加到4万亿。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要将所有房地产合格项目都纳入“白名单”,应进尽进、应贷尽贷,满足项目合理融资需求。

    二、看变量:全链条支持

    发布会上明确,“四个取消”,即充分赋予城市政府调控自主权,城市政府要因城施策,调整或取消各类限制性措施。主要包括限购、限售、限价、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四个降低”,即降低了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降低了首付比例,统一首套、二套房贷最低首付比例到15%;降低存量贷款利率;降低“卖旧买新”换购住房税费负担。通过落实这些已出台的政策,降低居民的购房成本,减轻还贷压力,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配合财政部门之前发布的地方政府盘活存量土地可用专项债支持等政策,从土地收储到建设开发直至销售端,本轮全国房地产政策调整已经到位,房地产平稳发展局面的政策底已经全部应出尽出。

    三、看未来:激活市场也能抓好保障

    本次发布会上,有一个典型的特点,对于保障房的投资和建设提上了一个新的重视程度。发布会上明确表态的:建好房子,首先就要建好政府的民心工程保障房。

    一直以来,国内商品房和保障房可谓是“泾渭分明”。历史原因看,是因为保障房的建设起步过晚,大多处在补短板的发展阶段,市场动力不足。从现实原因来看,保障房建设对于城市管理很长一段时间未必是必选项而是选择项。市场强,保障房承压,市场转弱,保障房投资新建又容易受制于财力不足制约。不过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整,为解决商品房和保障房矛盾打通了一个堵点:收储商品房成为保障房的通道彻底打开。政策的堵点打通后,财政资金或者是国有资金收储商品房就有了“大买家”,而“大买家”对于产品的议价能力不是个人购房者所能相比的。对于未来的保障房,我们大可放心更多。

    从应放尽放到“多箭齐发”,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态度,政策已经出现了彻底转向,房地产市场的“止跌企稳”已经加速在路上。


    本文为粉丝天目山投稿,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