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策】行稳全球化发展步伐 续写提质跃升新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等改革任务;提出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

    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和基本底色。浙江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我省 “八八战略”部署,紧紧抓住二十年国际发展机遇期,全面融入全球化发展,踊跃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是对外贸易的主力军,“走出去”发展的“排头兵”,国际化经营的“先锋队”。

    2023年,浙江省进出口总额达4.90万亿元,其中出口3.57万亿元,进口1.53万亿元,进出口、出口、进口对全国增长贡献均居首位。至2023年末,全省经审批核准或备案的境外企业和机构共14166家,累计中方投资备案额1319亿美元,走出去的境内主体数量和设立境外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前列。2024年10月,全国工商联发布“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等五个榜单,浙江民企上榜数量均为全国第一。

    当前国际经贸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出现了多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全球经济进入相对缓慢的增长期。二是众多发展中国家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艰难挑战。三是贸易壁垒与逆全球化势头有增无减。四是全球范围的高债务风险将拖累世界经济的良性发展。

    浙商融入全球化发展永远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国际经贸形势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也存着新的机遇。对此,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张善坤提出了新时期纵深推进国际经贸合作,国际化发展提质跃升的对策建议。具体内容如下:

    浙商要借助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契机,提振信心、勇毅前行,多措并举、稳扎稳打。

    第一, 增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企业是原创技术的策源地,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企业创新不进则退,创新永远是企业制胜的法宝。要充分发挥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作用,全面激活民营企业创新潜能,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引导科技领军企业整合创新资源,引领产业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生产工艺、产品技术、市场营销创新,加大财税、金融等支持力度,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深化品牌建设,弘扬“工匠精神”,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打造更多具有知名度、美誉度的国际一流品牌。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建设,增强企业发展动能。

    第二,努力开拓新兴市场,不断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欧洲、美国和东盟市场,一直是浙江出口企业的主要市场,要尽可能保持巩固,同时要着力开拓其他新兴市场。我省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与往来总体比较稳定,去年浙江省对中东的出口和进口都有两位数的增长,今年上半年浙江省对中东欧市场的出口增长了13%,一定要抓住机遇扩大出口。中国的出口商品在非洲、中东和南美市场也比较受欢迎,有较大增长空间,需着力拓展这些市场。一般而言,出口企业70%的订单是来自于各种展会,70%的订单是由老客户提供。因此,企业要更多地参加商务、贸促系统组织的境内外展会,以获取更多的订单,并且要设法稳住老客户的订单,在此基础上争取新订单。

    第三,积极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扎实推进海外布局发展。目前,我们国家已经在境外设立了120多个经贸园区,其中浙江省就有20个,包括泰中罗勇工业园、北美华富山工业园、越南龙江工业园、捷克经贸合作园等。这些境外园区的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和管理比较成熟,业主与当地政府的沟通比较顺畅,已经并将继续成为浙商借船出海的有力支撑。同时,我们国家已经与2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2个自贸协定,广大浙商要熟悉并充分运用这些贸易协定所带来的关税减免、投资优惠、通关便利等政策,以更好地开展国际经贸交流合作。

    第四,拓展跨境电商渠道,用好用足政策支持。跨境电商是一种新型有效的国际贸易方式。去年全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了15.6%,浙江省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出口增长将近50%,规摸居全国第二位。今年省政府制定出台了《浙江省大力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将在支持品牌建设与推广、优化物流与通关流程、引进与扶持全球平台企业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与此同时,浙商企业还要用足用好政府对外经外贸企业的各项支持政策,包括财税部门的出口退税政策、商务部门的展会扶持政策、贸促机构的商事法律服务、银行机构的汇率避险服务和信用保险机构的信用担保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