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十六两】混淆“退市”与“转板”是否属于投资者教育缺失?

编者按

    涉及亿万投资者的股市规章制度一定要严谨,虽然可以在短期可以摸着石头过河,但漏洞出现了就应该及时亡羊补牢。益智教授继上周指出“面值退市”和“一元退市”的区别后,此次又提出“退市”与“转板”之间的概念混淆给投资者带来的困惑,就像中概股如果在美国证券市场退市,那么一定不能在美国股市交易转让;但沪深主板的股票受到处罚退市特别是所谓交易类退市,还是可以在北交所上级机构主办的老三板交易,这里的确存在着益教授指出的“语言腐败”词不达意情形,在没有ST退市预警并且原来正常交易投资者也没有签署退市“买者自负”风险提示协议的情况下,股价低于1元会受到更多的披着“风险提示”外衣的腐败语言暴风骤雨式打击,原来明明只是偶尔低于1元的非ST股票在不合时宜的非法风险提示下,因为羊群效应而落入非ST一元退市非法信息披露的陷阱。股票市场的规则变化动辄牵涉千亿万亿的财富转移,许多关键概念不能互相通用打滑板,“面值退市、一元退市、一元面退、退市、转板”等概念之间如果混淆,当属于制度性的信息披露违法,会严重误导投资者。三河招牌改色事件虽经过波折,但还是有了较好的结果,希望非ST一元退市之类的股市魔鬼细节也有及时回应完善,如果沉默是金,那么这些黄金就是广大投资者所牺牲的。

    投资者不需要低阶位股票投资经验不足甚至从未炒过股票的小白来教育(就像尽管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很大,但笔者指导的学生工作都找得很好,突然离奇消失的招牌高大上的单位临时聘用主掌考核的小老师以前一直在由衷表扬我,却让我感觉怪怪的),只需要全面告知与解释市场规则及其蕴含的逻辑,即充分及时有效完整的信息披露。目前的投资者教育活动疑似学雷锋做好事,但都是“扶老太太过马路”级别,而且还是“反复扶来回扶”,真正的退市赔偿、公司治理及中小投资者权利保护等投资者关心的实质性问题却都存在畏难情绪假装看不见听不到,比如投服中心会在上市公司运行正常时的股东大会派两个小朋友代表持有的100股股票去问两个不痛不痒的问题,而上市公司一旦退市,便把这宝贵的1手股票抛诸脑后,拒绝参加刚刚退市公司投资者急需保护的股东大会,退避三舍声称退市股票不属于投服中心管辖保护范围,一点都不考虑这1手股票并非是来自三板市场,而是买自正常交易的沪深证券交易所,帮助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以及投服中心自己的利益是天经地义的本职工作,在危机时刻一推二五六的行为与战场上的投降逃跑行为有何区别?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养那么多人难道是表演投资者保护的文工团吗?

    继深入剖析“面值退市”和“一元退市”的本质区别之后,收到许多专业投资者的反馈,如“中银绒业作为深市首支因非ST一元面退规则被“错杀”的转型企业,若在一定规则下尽快重新回归A股,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标志性事件,结果更利于包容上市企业转型高科技,更利于保护金融消费者利益,更利于吸引耐心资本入市,更利于夯实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向上发展的规则及制度基础”,“2016年中国资本市场学习国外的熔断大法犹历历在目。一元面退规则确有改善的余地,以便更好服务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文章里益智教授提到中银绒业一元面退被“错杀”,若中银绒业重新回归主板上市,则更能在复杂多变的世界环境下极大提振投资信心,发展源自制度规则信心”。在此基础上笔者进而发现,沪深交易所股票退市的概念与公司破产清算极易在投资者教育不足的情况下产生混淆,背离了实际上从沪深交易所主板转板的“老三板”上市交易的本质,属于“语言腐败”。如原为*ST众和(002070.SZ),因连续亏损“退市”,转入老三板交易后股价从0.44元涨至最高9.12元,说明在哪个板块交易并不影响股价表现,最终决定股价的还是公司的基本面,混淆“退市”而不是“转板”其实就是某些监管者内心投机炒作心态作祟。

    与马克思齐名的德国天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的意义在于其实际使用,而非静态的符号对应。若语言脱离具体的生活形式和语言游戏,符号与现实的联系将被割裂,导致语言沦为空洞的“语法虚构”。我国股市制度建设中滥用“落实退市投资者赔偿救济、立体化追责、不能一退了之”等词汇,却不实际快速足额赔偿,反而鼓励投资者走诉讼程序,使其受到二次伤害,仅作为向上交差遮人耳目的工具,便是语言腐败的典型表现。维特根斯坦还指出,语言必须具有公共可理解性,私人体验需通过公共规则才能被赋予意义。语言腐败则可能表现为滥用私人化、模糊化的表达,如将股票“转板交易”偷换概念成为“退市”,导致交流的公共基础崩塌,最终使语言失去传递真实信息的功能。

    一、什么是“老三板退市板”

    无论是ST公司还是非ST公司,从沪深交易所“退市”后都转板进入“老三板退市板”交易,这个“老三板退市板”的语言称呼就非常不规范,由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全国股转公司)主办,并依托其管理的原“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设立。该板块主要为沪深主板退市公司及原“两网”(STAQ、NET系统)遗留的法人股提供股份转让服务,其交易规则与主板市场有显著差异,具体如下:

    1. 交易时间与频率:根据公司财务状况和信息披露情况,交易频率分为三类:净资产为正且按时披露年报,每周交易5次(周一至周五),股票简称以“5”结尾。净资产为负:每周交易3次(周一、三、五),股票简称以“3”结尾。未按时披露年报或存在其他风险:仅每周五交易一次,股票简称以“1”结尾。委托申报时间:每个转让日的9:30-11:30、13:00-15:00;撮合成交统一在15:00进行。  

    2. 交易方式与价格限制:竞价方式:采用集合竞价撮合交易,系统在10:30、11:30、14:00等时间点揭示可能成交价格,最终于15:00统一撮合成交。涨跌幅限制:前一交易日收盘价的5%。最小变动单位:A股为0.01元,B股为0.001美元。  

    3. 交易单位与申报规则:与沪深主板相同,申报数量需为100股的整数倍,不足100股需一次性卖出。支持T+1交易(买入后次日可卖出)。  

    4. 投资者权限要求:个人投资者需满足: 2年以上证券交易经验且申请前20个交易日日均证券类资产不低于50万元(不含融资融券资金)。 已持有退市股票的投资者可买卖该股票,但交易其他退市公司股票需单独开通权限。  

    5.确权与代码规则:退市股票进入老三板前需办理确权手续(深市自动确权,沪市需手动)。股票代码以400开头(A股)或420开头(B股)。

    上述所谓老三板退市板的交易规则如此复杂,连证券从业人员都搞不清,没有签署过“买者自负”退市预警协议的非ST股票投资者怎么可能理解。而如此复杂严苛的交易制度正说明股票没有退市,只是换了个场所交易,相当于把原来在大超市货架上的股票转到小卖部交易,把转板交易模糊地称为退市客观上也有恐吓普通投资者的效应,会被别有用心的操纵者顺水推舟式利用。

    二、老三板与北京证券交易所(北交所)的关系

    2025年4月14日北交所全面启用“920”代码体系,标志着其作为中国第三大证券交易所的独立市场地位进一步夯实,这一变革不仅是技术层面的代码调整,更蕴含着深层次的战略意图与市场影响,老三板退市板的“400”代码体系也说明主板“退市”股票实际上就是“转板”交易。

    1. 股权与管理层面的关联:全国股转公司既是新三板(含老三板)的主办机构,也是北交所的母公司。北交所由全国股转公司全资设立,两者同属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市场层级与定位差异:老三板属于新三板的一部分,定位为退市公司和历史遗留法人股的“承接市场”,流动性低、风险较高。北交所独立于新三板,由原新三板精选层升级而来,专注于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支持企业直接融资和转板至沪深交易所。  

    3.业务协同与分层机制:全国股转公司通过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和北交所构建了“基础层—创新层—北交所”的递进式市场结构。北交所的上市公司需在新三板创新层连续挂牌满12个月,而老三板则作为退市企业的最终承接交易平台。

    4.监管与规则体系:老三板沿用新三板的监管框架,交易规则侧重于风险控制(如每周交易频次限制、5%涨跌幅等);北交所则实行与沪深交易所类似的注册制,规则更接近主板(如30%涨跌幅限制),且流动性更高。

    由此可见所谓公司退市实际上是转板交易,首先是制度的极度复杂性: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涵盖沪深京证券交易所主板、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老三板等不同层级,普通投资者对“退市”与“转板”的差异认知不足;其次是术语随意性性:从操作结果看,两者均涉及市场层级变动,但方向相反(退市似乎是“向下退出”,转板是“向上晋升”),若缺乏清晰解释极易引发误解。而涉及2亿多中小投资者财富巨大变动的主板上市公司退市后的交易规则解释几乎是空白,虽然在退市ST制度下可以视为已经清晰解释了,但对于非ST公司因为人为制定的“一元退市”规则转板到老三板交易,由于没有签署过“买者自负”的风险揭示协议,再加上券商在非ST公司股价跌破一元时无厘头的突然暴风骤雨式全方位片面退市风险提醒,导致默认公司“无重大风险”长期持有非ST股票的投资者在“一元退市”规则被股价单维度强制出清,导致其因流动性丧失被动成为老三板退市板的“不合格投资者”。笔者之前文章提到的长期持有广汇汽车和中银绒业的几位中小投资者的悲惨遭遇即源于此,这也是主张对无辜中小投资者迅速“退一赔三”的底层逻辑。

    三、投资者教育的短板

    现有投资者教育内容滞后,投教材料侧重“打新”、“交易技巧”等皮毛内容,对财富效应影响巨大的退市机制、转板条件等复杂规则解释不足,且缺乏针对性逻辑性强的案例剖析。如果投资者教育资料编辑得具有专业水平,类似非ST股票一元退市之类得荒谬规则根本就不会出台,就像刚刚被取缔的限售股不能转融通卖出之类的常识一样。

    签署过“买者自负”协议买入退市风险警示(ST/*ST标记)股票的投资者,股票退市之前就对公司蕴含公司治理、财务恶化等深层风险有所了解,即使认知能力有限但愿意赌一把,也属于愿赌服输范畴,所以退市风险警示(ST/*ST标记)板块本身就是一个完善的投资者风险教育和保护系统。但如果非ST股票由于触发了某个波动指标就闪电启动转板退市程序,实际上属于严重信息披露违法,如果低于“一元退市”可行,那么低于或超过“一千元退市”也同样没有障碍(都是人为制定,与特朗普胡乱疯狂加关税无异),况且2012年的“面值退市”变为2024年实施的“一元退市”在内涵上还是有着本质区别,不能违反程序通过语言腐败浑水摸鱼。

    维特根斯坦以“语言游戏”比喻语言在不同情境中的动态规则。当语言被用于操纵而非交流时(如转板变成退市、清算等),语言游戏的规则被异化,目的从“澄清”变为“迷惑”,从而滋生腐败。所谓退市进入老三板要求50万元资产+2年经验,旨在隔离高风险资产与普通投资者。退市ST股票的投资者本身就是高风险投资者,有资格接受老三板苛刻得惩罚交易条件,但非ST股票投资者都是普通投资者,厌恶风险,本身许多中小投资者就没有50万元资产,有些还是刚刚进入股市,冲着股价低买入1元多的非ST正常股票,结果触及1元便遭遇连续跌停板,造成“一元退市”规则的自我强化,没有保壳压力的非ST股票闪电退市,而ST股票由于保壳及资产重组行为反而退市遥遥无期。况且五毒俱全的ST公司最终退市后与白莲花似的非ST股票退市后享受的待遇完全相同,没有任何区别,共享400开头的交易代码,这也是退市转板制度不完善的又一例证。

    *ST东方(600811)4月14日晚间公告,因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已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交易类退市指标,收盘每股0.36元,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大概由于受笔者文章提醒,该股3月16日周日晚上突然公告披星戴帽*ST,开启了每天5%的跌停板,如果继续非ST按照原来每天10%的跌停板,目前应该是以0.17元/股成为第六家非ST股票退市了,紧急加*ST标志再交易类一元退市也符合笔者强调的只有ST股票才能退市的原则。遗憾的是,尽管*ST东方五毒俱全,通过虚假重整罪上加罪行为拖延了大半年摆脱了当时的非ST一元退市,又欺诈祸害了无数无辜投资者,最终却还是因为一元退市,让监管部门承担主体责任凭借铁证如山的罪状及时对之退市预警并且根据新国九条要求“加大规范类退市力度”要求有多难。

    4月15日,廊坊市发布《情况通报》:针对下辖三河市“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等问题(还有当地公安局“更改警徽标准颜色”行为令人匪夷所思),廊坊市联合调查组经初步核查,媒体反映的主要问题基本属实。目前已对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免职处理,并责成三河市委深刻反思,汲取教训,全面整改。之前人民网评论指出,“沉默不是应对问题的解决方式,直面质疑,回应质疑,给商户一个交代,给公众一个交代,是当务之急,不能不了了之”。其实非ST股票一元退市规则与三河市强换商户招牌事件同理,然而三河招牌颜色事件也就涉及一千多万元成本,但非ST股票退市信息披露违法复合体以及退市不赔偿让无辜中小长期投资者的成百上千亿元财富灰飞烟灭,并且压制拉低我国股市价值中枢几万亿元,倒逼去年924股市新政。因此,非ST股票一元退市规则也是由于“权力的傲慢”导致,岂有此理竟有此事,更加是“当务之急给广大投资者一个交代,绝不能不了了之”。

    中美经济战背景下,据报特朗普考虑将把美国上市的中概股退市。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已指示香港证监会和港交所做好准备,若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希望回流,必须让香港成为它们首选的上市地。美国对我国金融战最恶毒手段之一是无端让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股票退市,在祖国本土用非ST股票一元退市规则打压全体正常上市公司,让所有正常上市公司暴露在退市转板风险之下制造恐怖气氛,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很难让广大投资者不怀疑这是否金融领域潜伏的战略间谍埋下的雷,他们是否应该受到比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更加严厉的查处?取缔非ST股票一元退市制度并完善配套规则,是当前稳定股市、保护投资者的关键举措。